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题库

高铁酸钾(K2FeO4)为新型净水剂,可溶于水.工业上制备K2FeO4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次氯酸盐氧化法:①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②Na2FeO4+2KOH═K2FeO4+2Na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Na2FeO4中Fe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B . 反应①中,NaCl是氧化产物 C . 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 . 若有2mol FeCl3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有如下两个反应:①Cu+2Fe3+=Cu2++2Fe2+;②Fe+Cu2+=Fe2++Cu.判断Fe3+、Fe2+、Cu2+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Fe3+>Cu2+>Fe2+ B . Cu2+>Fe3+>Fe2+ C . Fe3+>Fe2+>Cu2+ D . Fe2+>Cu2+>Fe3+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 2Fe+3CO2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CO作还原剂 C . Fe2O3发生氧化反应 D . CO被还原
工业上利用硅的氧化物制取硅单质,主要反应为:SiO2+2C Si+2C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填化学式),被还原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若反应中消耗了1.5mol C,则生成mol Si,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
  1. (1)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2. (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 (4)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B . 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C . 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 D .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可能呈紫红色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无明显现象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滴落下来

C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 . A   B . B   C . C   D . D
A,B,C,D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气体单质。E、F均为气体,且F为红棕色。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D的化学式为
  2. (2)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Y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于反应2KI+O3+H2O=2KOH+I2+O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有2molKI被氧化时,2mol氧原子被还原 B . O2是还原产物 C . 若消耗2.24LO3 , 则转移0.2mol电子 D . 氧化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在Cl2+H2O=HCl+HClO中,水是(   )
A . 只作氧化剂 B . 只作还原剂 C .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 CuO CuCl2 B . CO2 CO C . I- I2 D . H2O H2
下列反应中,非金属单质只作还原剂的是(   )
A . Br2+2NaOH=NaBr+NaBrO+H2O B . SO2+Cl2+2H2O=2HCl+H2SO4 C . C+2CuO 2Cu+CO2 D . 4Fe(OH)2+O2+2H2O=4Fe(OH)3
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6

  1. (1) 图中所示氮循环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有(填字母序号)。

    a. N2 转化为氨态氮 b. 硝化过程c.反硝化过程 d.N2转化为硝态氮

  2. (2) 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检验氨态氮肥中NH 的实验方案是

  3. (3) 反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 (4) 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 0.03 mol 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5. (5) 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气体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酸性)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原理:
  6. (6) 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NOx能形成酸雨,用柴油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达标,其原理为 CO(NH2)2+X=CO2+2NH3则X的化学式为。氨气和NOx可以转化为无害气体,写出NO2和 NH3催化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现“I-→I2”的转化,需要加入(   )
A . 氧化剂 B . 还原剂 C . 氧化产物 D . 还原产物
氯酸钾和浓盐酸之间有下列反应:2KClO3+4HCl(浓)=2KCl+Cl2↑+2ClO2+2H2O。
  1. (1) 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产物是
  2. (2) 用双线桥标出方程式中的电子得失:。2KClO3+4HCl(浓)==2KCl+Cl2↑+2ClO2+2H2O
  3. (3) 当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的氯气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被氧化的HCl有mol。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A发生装置N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否”)。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来制取氨气

    图片_x0020_100014

    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完成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实验(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如图装置代替上述A装置来完成实验,装置中加入试剂合理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5

    a.浓氨水

    b.浓氨水与CaO

    c.NH4Cl与Ca(OH)2

  2. (2) 用5.35 g NH4Cl固体与足量Ca(OH)2反应,最多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为L。(NH4Cl的摩尔质量为53.5 g/mol)
  3. (3) 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D,原因是
  4. (4) 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 (5) 若收集一集气瓶氨气,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6. (6)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实验,根据烧瓶内产生红色喷泉的现象,说明氨气具有性质填序号。

    图片_x0020_100016

    a.还原性

    b.极易溶于水

    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7. (7) 氨气的用途很广。如可用氨气处理二氧化氮: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中氨气体现(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剧烈反应,发光发热,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瓶壁上有黑色颗粒

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

B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将少量铁粉、5mL苯和1mL液溴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还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以用下面反应制得:Fe2O3+ KOH+ KClO—K2FeO4+ KCl+ 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e2O3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 B . KClO失去电子,作氧化剂 C . 该条件下的氧化性:KClO<K2FeO4 D . 参加反应的n(Fe2O3)∶n(KClO)=1∶3
有氧条件下,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NH3还原为N2 , 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转化过程的总反应为:4NH3+4NO+O2=4N2+6H2O B . 该转化过程中,仅O2体现了氧化性 C . V5+=O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D . 该转化过程中若O2过量可能会使NO转化率下降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KBr+Cl2=2KCl+Br2;②2KI+Cl2=2KCl+I2;③2KI+Br2=2KBr+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溴元素在①和③中均被氧化 B .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2>Br2>Cl2 C .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KI>KBr>KCl D . 常温下也能进行如下反应:2KCl+Br2=2KBr+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