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题库

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2Fe(s)+3CO2(g)△H=akJmol1

(1)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则a= kJ  mol1

(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温度升高后,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2.0

1.0

1.0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d.增加Fe2O3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4)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钢铁腐蚀.下列装置中的烧杯里均盛有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

①在a~c装置中,能保护铁的是 (填字母).

②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是 (填名称).

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图1”中,曲线(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反应.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起始充入的CO为2mol B . 增加CO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C . 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 . 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CO和2molH2 , 再次达到平衡时,n(CH3OH)/n(CO)会减小
  3. (3) 从反应开始到建成平衡,v(H2)=;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4) 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 , 且P1<P2).
  5. (5) 有一类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需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两种反应原理是

    A、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

    B、CH3OH(g)+ O2(g)=CO2(g)+2H2O(g);△H=﹣192.9kJ/mol

    又知H2O(l)=H2O(g)△H=+44kJ/mol,请写出32g的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 2)C(s)+O2(g)═CO2(g)△H2=﹣393.5kJ•mol1

( 3)H2(g)+O2(g)═H2O(l)△H3=﹣285.8kJ•mol1

则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

2C(s)+2H2(g)+O2(g)═CH3COOH(l)

A . △H=+488.3 kJ•mol1 B . △H=﹣244.15 kJ•mol1 C . △H=﹣977.6 kJ•mol1 D . △H=﹣488.3 kJ•mol1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在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 (1) 下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已知:

    N2(g)+O2(g)=2 NO(g) △H=+180 kJ·mol-1

    2NO(g)+2 CO(g)=N2(g)+2 CO2(g)△H=-746 kJ·mol-1

    则反应CO(g)+1/2O2(g)=CO2(g)的△H=kJ·mol-1

  3. (3) 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人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H<0,若第5min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2)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 (4) 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1.0×103kPa时,反应N2(g)+3H2(g) 2NH3(g)  △H <0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则K1K2(填写“>”、“=”或“<”)

    T/K

    298

    398

    498

    平衡常数K

    51

    K1

    K2


  5. (5)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NH3的浓度保持不变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 (1) 用水吸收NO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kJ·mol−1

  2. (2) 用稀硝酸吸收NOx , 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3. (3) 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 , 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题20图−1)。

    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20图−2所示,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CO、CO2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1. (1) 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方法,可以将CO2变废为宝。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甲醇、CO的燃烧热分别是726.5kJ·mol-1、110.5 kJ·mol-1。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 ,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 +Cl2(g) COCl2(g) ΔH = a kJ/mol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n(CO)/mol

    n(Cl2)/mol

    0

    1.20

    0.60

    1

    0.90


    2

    0.80


    4


    0.20

    ①反应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mol/(L·min)。

    ②在2min~4min间,v(Cl2v(Cl2 (填“>”、“=”或“<”), 该温度下K =

    ③已知X、L可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下图表示L一定时,CO的 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X代表的物理量是;a0 (填“>”,“=”,“<”)。

  3. (3) 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2CO(g)+2NO(g) 2CO2 (g)+N2 (g)

    ΔH=-748 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1所示。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②已知:测定空气中NO和CO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方法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其中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方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用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浓度。写出NO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用CO和H2可以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2(g) CH3OH(g),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若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当有0.5mol甲醇参与反应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 (1) 有关研究需要得到反应C3H8(g)=3C(石墨,s)+4H2(g)的ΔH,但测定实验难进行。设计下图可计算得到:

    ①ΔH0(填“>”、“<”或“=”)。

    ②ΔH=(用图中其他反应的反应热表示)。

  2. (2) 已知在压强为a MPa、500℃下,2 mol H2和1 mol CO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水和气态二甲醚CH3OCH3 。其中CO2的转化率为60%,此过程中放出0.3Q 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198

    360

    498

    x

    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P4O10 , 白磷的燃烧热为2 982 kJ·mol-1 , 白磷(P4)、P4O10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 

            
  1. (1) 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 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ΔH=+19 kJ·mol-1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某研究小组向某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A(s)+2B(g) D(g)+E(g) ΔHQ kJ·mol-1。在T1 ℃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

        时间(min)

    物质的量(mol)       

    0

    10

    20

    30

    40

    50

    B

    2.00

    1.36

    1.00

    1.00

    1.20

    1.20

    D

    0

    0.32

    0.50

    0.50

    0.60

    0.60

    E

    0

    0.32

    0.50

    0.50

    0.60

    0.60

    ①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B          b.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③若该密闭容器绝热,实验测得B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Q0(填“大于”或“小于”),cv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片_x0020_2093200374

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实验Ⅰ: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1. (1) 提出假设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

    猜测1:可能是

    猜测2:可能是MgCO3

    猜测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 (2) 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Ⅰ中收集的气体点燃

    实验Ⅲ

    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如果出现,则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存在离子

  3. (3) 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Ⅰ的产物: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13.2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图片_x0020_1739809267

  4. (4) 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肼(N2H4)和氨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I.N2H4(l)+O2(g) N2(g)+2H2O(l)  △H=-624.0 kJ/mol

II.N2(g)+3H2(g) 2NH3(g)    △H=-92.4 kJ/mol

III.2NH3(g) N2H4(l)+H2(g)   △H=+144.8 kJ/mol

  1. (1) H2的燃烧热△H=
  2. (2) T1 ℃时,向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H4和1 mol O2 , 发生反应I。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下列条件,能使N2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的是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 . 增大压强 B . 再通入一定量O2 C . 分离出部分水 D . 降低温度
  3. (3) 在恒压绝热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和H2 , 发生反应II和反应III。反应III对N2的平衡转化率的影响为(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理由为
  4. (4) t2℃时,向刚性容器中充入NH3 , 发生反应III。NH3和H2的分压(p)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0~t1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kPa/min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a-1 (Kp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③反应物分子的有效碰撞几率:MN(填“>”“<”或“=”)。

    ④t2 min时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后,H2的分压增大的原因为

常温下,0.01 mol·L1 MOH溶液的pH为10。已知:2MOH(aq)+H2SO4(aq)=M2SO4(aq)+2H2O(l) ΔH1=-24.2 kJ·mol1;H(aq)+OH(aq)=H2O(l) ΔH2=-57.3 kJ·mol1。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为(   )
A . +33.1 kJ·mol1 B . +45.2 kJ·mol1 C . -81.5 kJ·mol1 D . -33.1 kJ·mol1
依据事实,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 (1) 在25℃、101kPa时,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 , 吸热131.5kJ:
  2. (2) 已知稀溶液中,1mol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已知:2SO2(g)+O2(g) 2SO3(g)ΔH=-196.6kJ·mol–1

    2NO(g)+O2(g) 2NO2(g)ΔH=-113.0kJ·mol–1

    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

  4. (4) 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当1mol水蒸气完全参与反应,吸收131kJ热量。试写出制取水煤气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1. (1) 下列过程不一定释放能量的是________。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形成化学键 D . 燃料燃烧 E . 酸碱中和
  2. (2) 已知:稀溶液中1 molH2SO4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Q kJ热量,则其中和热为kJ/mol。
  3. (3) 已知:2NO(g) N2(g)+O2(g) ΔH=-180.5 kJ·mol-1

    2H2O(l)=2H2(g)+O2(g) ΔH=+571.6 kJ·mol-1

    写出H2(g)与NO(g)反应生成N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 (4)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mL稀盐酸。  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1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氮的化合物在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 (1) 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Ⅰ:

    Ⅱ:

    则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的

  2. (2) 在 密闭容器中通入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Ⅱ,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t/min

    0

    2

    4

    6

    8

    10

    总压强p/100kPa

    4.80

    5.44

    5.76

    5.92

    6.00

    6.00

    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

  3. (3) 已知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2NO(g)  N2O2(g)(快速平衡)

    第二步N2O2(g)+O2(g)  2NO2(g)(慢反应)

    用O2表示的速率方程为υ(O2) = k1•c2(NO)•c(O2),

    用NO2表示的速率方程为υ(NO2) = k2•c2(NO)•c(O2),

    k1与k2分别表示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则

  4. (4) ①25℃时,0.1 mol/L NH4Cl溶液的pH为(一水合氨Kb=1.8×10-5 , lg1.8=0.26)。

    ②N2H4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25℃时,其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已知:N2H4+H+ N2H5+的K=8.7×107;KW=1.0×10-14 )。

    ③工业上利用NH3制备联氨(N2H4)装置如图,试写出其阳极电极反应式: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H3OCH3)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O2大量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 B . 干冰升华吸热是因为CO2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C . CH3OH的沸点比CH3OCH3的高,主要原因是CH3OH分子间存在氢键 D . 反应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将CO2 转化为清洁能源是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1. (1) H2 还原CO2 制取CH4的部分反应如下:

    反应2C(s)+2H2O(g)=CH4(g)+CO2(g)的∆H=kJ/mol。

  2. (2) 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 , 只发生如下反应:CO(g)+3H2 (g)=CH4(g)+H2O(g),反应4min后,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8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
    A . 利用合适的催化剂可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 .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 用 H2表示该反应4min内的平均速率为0.075mol·L-1·s-1 D . 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3. (3) 在一定条件下,向某0.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molCO2 和ymolH2 , 发生反应:

    ①图1中能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是曲线 (填“m” 或“n”),判断依据是

    ②若x=2、y=3,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H 2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v(a)   v(c) (填“>”、<”或“=”);T2时,起始压强为2.5MPa,则Kp=MPa-2(保留二位小数;K 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已知速率方程 v=k·c(CO2)·c3(H2),v=k·c(CH3OH)·c(H2O),k、k是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图3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与温度的倒数 之间的关系,A、B、D、E分别代表图2中a点、c点的lgk,其中表示c点的lgk的是(填“A”、“B”、“D”或“E”)。

氮的化合物应用广泛,但氮氧化物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应降低其排放。
  1. (1) 用CO2和NH3可合成氮肥尿素[CO(NH2)2

    已知:①     

           

                 

    用CO2和NH3合成尿素(副产物是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工业上常用如下反应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温度为时,分别将0.40 mol CH4和0.9 mol N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n(CH4)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判断该反应的∆H0(填“>”、“<”或“=”)。

    ②温度为时,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v(N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③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NO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填标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增加CH4的浓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升高温度

  3. (3) 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①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甲池是装置,乙池是装置。

    ②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B(Ag)电极的名称是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D(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④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mL(标准状况下)。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塑料、合成纤维、染料、农药、消毒剂、漂白剂以及各种氯化物。氯气的制法(地康法)—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用空气中的氧气来氧化氯化氢气体制取氯气的方法,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图为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料浓度比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1. (1) 由图可知反应0(填“>”或“<”),曲线(填“1”“2”或“3”)表示为7:1。
  2. (2) 400℃时,按进料浓度比投料,设HCl的初始浓度为 , 反应经5min达到平衡,在0~5min时段,反应速率(用含的表达式表示),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只列出计算式,不计算结果)。进料浓度比过高的不利影响是
  3. (3) 地康法的反应原理如下,已知:

     

     

     

为实现我国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科学院提出了“液态阳光”方案,即将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其中反应之一是: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Ⅰ所示,反应的=,曲线(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2. (2) 下列措施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____,
    A . 升高温度 B . 增大压强 C . 降低温度 D . 增加投料量
  3. (3) 相同温度下,若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4. (4)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加入反应起始物

    Ⅰ.下列描述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氢气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C.容器内CO与的浓度相等 D.容器内CO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Ⅱ.若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Ⅱ所示,R、S两点平衡常数大小:(填“>”、“=”或“<”)。温度下,测得起始压强 , 达平衡时kPa(×物质的量分数)。

下列实验结果能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目的

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探究△H与反应历程的关系

探究气体体积与的分子数的关系

实验方案

 2NO2(g)N2O4(g) △H<0

电解水(添加稀硫酸)

结果

左侧气体颜色加深,右侧气体颜色变浅

烧瓶中产生气泡,试管中出现浑浊

测得△H=△H1+△H2

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