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识点题库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 . 军国主义色彩 B . 专制主义色彩 C . 民族主义色彩 D . 民主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 . 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 . 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 . 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 . 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他们凭借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重新提出了对政权的要求。……在70年代,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德·莫子爵就无可奈何地说过:“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此外,君主派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一个王位,三个王位觊觎者)、共和派内部的相对一致、以及共和派采取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分化瓦解君主派、积极争取军队和农民等),都对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材料四 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的作用的是乡村容克,即普鲁士贵族庄园主,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政治上属于极端保守派,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结果,使德意志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容克的分化。他们把在“解放农民”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的土地和赎金经营资本主义商业性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这些容克从“佩剑的骑士”一变而为“财富的骑士”,商业市场、国家关税、民族统一等,才是他们休戚相关的头等大事。正是这样的新变化,使普鲁士逐渐成为“一个非资产阶级分子日益资产阶级化的国家”,成为最终完成德意志统一的“中心”“战场”。

——奥茨门特《德国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议会拥有这样的权力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怎样的状况?
  3. (3) 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并根据材料四分析其原因。
  4. (4) 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   )
A . 罗马教皇 B . 英国主教 C . 英王 D . 议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8年欧洲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给俾斯麦带来了极大地发展空间,激发了他在政治上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进一步促成了他特有的现实主义态度。在革命的浪潮中,俾斯麦最终选定了自己的方向,要成为一个坚定的保皇党人。俾斯麦坚信,德国最终必然要走向统一,而这一进程必须要依靠强大的君主制度力量。他认为民主只会导致软弱和涣散,为着这个终极目的,他必须要成为国王的坚定捍卫者。俾斯麦的此类言行,深得普鲁士国王之心。1851年,作为对此的报偿,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代表参加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德意志邦联大会。从此,俾斯麦正式成为公共人物,走上了历史舞台。

——《货币战争》

材料二:普兽士统一德国的时候,“铁血宰相”俾斯麦说过一句话,普鲁士在战场上的胜利,早就在小学的课桌上被决定了。

材料三: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前者来自一个小小的岛国,后者来自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俾斯麦是怎样“正式成为公共人物,走上了历史舞台”的?

  2.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俾斯麦言论的含义?

  3.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东方的“天朝大国”和“小小的岛国”30年间分别经历的变革在根本上有何不同。30年后,三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又有何不同?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

材料一: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这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l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退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等著作

材料二: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其中“粉饰门面”是指(  )
A .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 .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 .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 . 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1896年,俾斯麦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对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段话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

①保留了君主政体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 . 美国联邦宪法 B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当时,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威廉一世竟然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这说明(    )
A . 威廉一世孤陋寡闻 B . 威廉一世不愿当皇帝 C . 帝国议会是德意志最高权力机关 D . 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人们探究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罪过时,不少人会指责从腓特烈大帝到俾斯麦再到布特勒的扩张主义语系, 此时俾斯麦的铁血和保守政策会被视为乱源之一 ,认为正是俾斯麦令德国错过了向真正意义上究政转型的机会,从而为纳粹的崛起埋下了伏笔……终其一生,伴斯麦眼中的和实际身处的德国,都是一个尚未实现エ业化的充满农业色彩的国度,这解释了为何他在顺应完成德国统一的自由民族主义的使命后,又“陷入”了保守主义政治的泥淖,从而几手掉了毕生的功业。

——编自苏琦《可疑的产:作为“历史助产士”的俾斯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的“功业”。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保守主义政治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 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 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这主要取决于德意志帝国(    )
A .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B . 宰相铁腕手段治国 C .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小 D . 统一历程极度艰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英国也是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

材料二:从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政治策略对德国政治发展的这种独特性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所谓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策略,是指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威胁”面前,能够“先发制人”,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革命”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是怎样“以较小代价”实现民主自由道路的,并分析其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德国统治阶级的“防御性”策略对1871年《德意志国宪法》影响的表现。
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 . 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
如表是欧美部分国家政体的建立情况,其内容反映出(    )

国家

确立时间

政体

英国

1689 年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 年

总统共和制

德国

1871 年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 年

议会共和制

A . 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 B . 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C . 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D . 欧洲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发祥地
1908年底,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一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
A .   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 .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 .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 . 可以提名宰相人选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帝国议会行使行政监督权 B . 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 . 皇帝有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 D . 皇帝有权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
19世纪中期,“黑麦与钢铁联盟”即农业集团与传统重工业者的联合占据德国的主导地位。1881年,三个代表新兴工商业阶层的政党在国会选举中合计斩获118席,较三年前增加了160%.这一情形对德国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 . 建立了“实君”的立宪政体 B . 对外“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C . 促成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 实行“铁血政策”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节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第六条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联邦成员代表由各邦自主任命或推选。……第三十二条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 . 实现了权力的有效制约与平衡 B . 议会民主开始受宪法保障 C . 君主专制获宪法的强化与认可 D . 容克贵族是国家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