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识点题库

恩格斯指出:“原来,在(德国)资产阶级借以组织起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该“机构”是(  )

A . 内阁 B . 联邦议会 C . 帝国议会 D . 巴黎公社委员会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 . 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 . 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 . 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 . 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两国代议制的相同点是

A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 . 国家元首拥有大权 C . 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D . 代议制都名不副实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 .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     )

A . 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 . 统一后的德国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 . 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D . 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三世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华盛顿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美国总统威尔逊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一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乔治三世的政治地位怎样?

  2. (2) 材料二中美国“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是什么?它设计的哪些制度能确保“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举例说明“我们的宪法……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

  3. (3) 材料三中德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4. (4) 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中你认为制度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

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

A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 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 . 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 D . 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  )

A .  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 B . 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 C .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D . 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已经形成
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

A .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B .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沿用 C .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 现代民法学之源在于罗马法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记载:“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

A . 启蒙运动 B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下面是某人绘制的1871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据图可知,此人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

A . 保留君主作为集权的象征 B . 军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C .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 .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联邦宪法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②①③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C .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    )
A . 由联邦制趋向于中央集权制 B . 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 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 D . 进一步适应了民主化的要求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
A .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 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 . 皇帝统而不治 D .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 .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 “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1. (1) 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 (2) 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 (3) 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
A .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可知,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
A . 国内各邦国地位平等权力相当 B . 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 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明显 D .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1871年,俾斯麦成为德意志帝国首相。帝国虽然成立了若干“署”,如邮政、海军、内政、司法 等,但领导“署”的官员没有大臣的职权,只称国务秘书。在官方用语中,只有“帝国领导”,而 没有“帝国政府。这说明当时( )
A . 联邦制受到官员青睐 B . 民主立宪推动统一进程 C . 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 D . 首相政治地位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