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 .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 .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 .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 . 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

A . 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 . 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 . 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 .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 亚非国际会议上 B . 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 . 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 .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
①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②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
④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以上叙述(  )

A . 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B . 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 . 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 . 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方的英文是:China:A  Whole  New  Game;下方的英文是:U.S.Ping Pong  Player  sat Great  Wall。符合该封面内涵的主题是 (    )

A . 另起炉灶 B . 体育交往 C . 破冰之旅 D . 中美建交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周恩来阐述的是(      )

A . 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重要性 B . 东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必要性 C .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性 D . 邻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张中苏友好宣传海报,主题语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这—海报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特色是(  )

A . “另起炉灶” B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 “一边倒”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 .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找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热 B . 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 . 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0年代中期,我国同日本和西欧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五十年代末期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 .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 .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D .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阅渎以下材料:

    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120周年诞辰。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1:1951年6月。标题: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2:1954年3月。标题: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1971年11月。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据图1,“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含义是什么?
  2. (2) 据图2,“战争”和“和平”分别是指什么?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所说的“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 (3) 据图3,美国对“中国人来了”持何态度?为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不结盟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4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习.平在《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讲话中指出:和平共处原则……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在于(    )

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

②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③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④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55~1971年,一共有4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非洲国家有25个,亚洲国家有12个。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C . 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D .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