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丌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经济发展,它自己缺乏开展这项任务所需的资金……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相互补充:它们不会竞争。美国不仅仅是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合适的国家,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请判断毛.泽东说这段话最有可能的时期是                                                               

A .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B . 解放战争胜利前后 C . 抗美援朝战争后 D . 尼克松访华前后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因此上海成为新世纪世人瞩目的城市。请问这座城市在上个世纪曾经

A . 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 . 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 . 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972年中日建交,数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走入低谷。2006年10月安倍晋三来华访问,最近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使中日关系再次走入低谷。以上事实说明

A .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B . 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C . 日本对外政策因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D . 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他所说的“改变世界”应指

A . 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B .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终结 C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平启程访美。有关专家评论习.平此次访美的意义不亚于36年前邓.小平的访美。以下有关邓.小平访美的历史背景的描述最为贴切是

A . 美苏两极格局面临崩溃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D . 中国“复关”谈判取得成功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的看法。为了适应新的世界形势,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关于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B . 美国国内的各种危机在逐渐加深 C . 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 .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国际关系及外交环境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最艰难和危险的是什么时期(    )

A . 建国初期 B . 50年代中后期 C . 60年代末70年代初 D . 80年代末

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 . 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B . 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C . 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 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
明宣德四年,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红铜每斤三百文。”而按“时直(值)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小者银五分。”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

A . 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 . 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 C . 推动世界贸易活跃 D . 贸易形式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人员可以访问中国,这一规定反映(    )
A .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B . 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C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1. (1) 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 (3)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的背景是什么?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

核心利益一

核心利益二

核心利益三

总体核心利益

美国

国家安全

经济繁荣

价值观优越性

全球地位

中国

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

政治利益


评估

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

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

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

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据《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人民日报》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下列历史事件有可能出现在下图所示这份《人民日报》上的是(  )

A . 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B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访问中国 C . 《中美建交公报》发布,热烈庆祝中美建交 D . 中国推动上海五国机制正式确立
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表5: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图所示为1950-1978年中日贸易概况。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在建国初期与日本没有任何往来 B . 中日建交推动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C . 70年代初期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对象 D . 经济交流决定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美国首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在(   )
A .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B . 《中美联合公报》 C .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年

9800

中将

1974~1975年

4500

少将

1976年

2200

准将

1977年

1400

上校

A . 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B . 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D . 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1969年尼克松说道:“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此后,中美关系的变化(    )
A . 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B . 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C . 受益于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共识 D .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论中国》一书指出:“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 “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 . 奉行真正的不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