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某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都有标题,其中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一组标题是(  )

A . 越过惊涛、世纪风采、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抵制逆流、分道扬镳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年)美国提出同时打“两个半战争”的战略设想,一个是在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另一个是抵抗中国的进攻;半个是对付别处的不测事件。尼克松执政时期(1969~1974年)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同时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大规模进攻;援助盟国对付亚洲的非中国的威胁,或者应付其他地方发生的紧急事态。在这一战略调整的影响下

A . 美国放弃霸权主义 B . 美苏对峙局面缓和 C . 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D . 美欧盟友关系巩固

与漫画直接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 中美关系缓和 B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中苏关系改善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 (1) 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
  2. (2) 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

到1989年

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21

37

52

非政府国际组织(个)

7l

677

1163

A .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 .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 .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 . 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 . 中美建交 B . 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 C . 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

  1. (1) 材料一中“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2. (2) 依据据材料二指出杜鲁门谈话的政治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
A . 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 . 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劝告中囯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囯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現在各种亚非囯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囯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橫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 中囯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囯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囯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2. (2)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历史亊件。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有何新发展。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祖国统一是世界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人民网北京2011年7月22日电22日,马朝旭就日本将公诉钓鱼岛事件中方船长一事回答记者问,马朝旭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日方的任何司法程序均无效。

人民网东京2011年8月15日电今天是日本第66个战败投降日,记者在靖国神社看到,日本右翼团体在门前树立各种旗帜,散发各种传单,呼吁到场的人为守卫尖阁列岛(我国称“钓鱼岛”)搞签字活动。

材料2: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3:2011年是香港大学招陆生的丰收年!香港媒体报道,今年共有17名大陆状元选读港大,包括北京3名文科女状元;大陆媒体则指出今年大陆考生申请赴港就读人数比去年增加14.8%。今年港大招大陆生成绩傲人,是港大与陆生双方都主动出击的结果。

  1. (1) 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钓鱼岛引发的争端实质是什么及其影响。
  2. (2) 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及两岸关系发展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陆考生申请赴港就读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
A . 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 . 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 . 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 .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 . 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 . 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 . 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

时期

关系

50-60 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 . 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B .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 .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 . 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 (1) 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 (2) 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3) 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重返联合国

④香港回归

A . ③②①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①③④②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期间在答谢宴会上说:“我们在这里聚会……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是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是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据此判断(    )
A . 中美仍在相互敌视状态 B . 中美已无意识形态分歧 C . 中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D .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 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B . 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 . 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