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点题库

胡J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③人民解放战争
④社会主义改造
⑤改革开放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④
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 .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对下侧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B .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C . 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D . 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
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1980年,党平反了党史上最大的冤案,为恢复了名誉(   )

A . 彭德怀 B . 贺龙 C . 刘少奇 D . 朱德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    )

A . 1976年 B . 1978年 C . 1984年 D . 1992年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摁血手印,写下保证书:“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材料二: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岗村的农民要实行“分田到户”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1977至1978年度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比前一年度增长了27%。从出访领域看,科技教育类增长率最高,从出访国家看,发达国家和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明显增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 B . 改革开放决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C .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积极影响 D . 打破僵局掀起建交热潮的表现
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 . 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 . 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 .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 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 . 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 . 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D . 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
A . 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B . 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 C . 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 . 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
A . 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 B . 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C . 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 . 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现代戏剧创始人之一欧阳予倩曾说:“中国旧剧,非可不存,惟恶毒习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当多翻译外国剧本以为模范,然后试行仿制……格式作法,必须认定。”据不完全统计,从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戈尔、王尔德、高尔斯华绥、斯特林堡、梅特林克、霍普特曼、契可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西方戏剧史上各种流派——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戏剧到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新浪漫派的戏剧几乎是同时涌进了中国。

——《略论“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等

材料三:商业戏剧是以娱乐观众,满足观众需求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演出,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百老汇方兴未艾。在中国大陆,戏剧的发展也需要学会迎合市场推销自己。1994年,启用电视明星演出的通俗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居然卖出了站票。先锋戏剧的导演孟京辉将小剧场塑造成了“赚钱的筐”,力邀明星加盟,整体定位时尚,制作精良安排一系列巡演的大型舞台证明了他的商业运作……但总体大陆戏剧目前还只属于“城市人的戏剧”,能成功游走在大中城市的商业戏剧又太少……大陆的场地费是全世界最贵的,小成本话剧生存十分困难,很多剧团还不具备自负盈亏的能力。

——《商业戏剧在中国》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明代形成戏曲第二座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戏剧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这一时期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有何特别意义?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戏剧得以发展的条件。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 .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另外还有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和救灾救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家庭生产保障阶段。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再次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承载主体,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与社会生产系统重合了,社会保障融入到了社会生产体系之中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某些集体制度的“再更新”:一是农村的“五保”制度又再度强化了。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二是新型合作医疗。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开始恢复。筹资机制由个人交费为主转化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

——摘编自陆月娟《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改革》

  1. (1) 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社会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01月01日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01月06日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07月18日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简析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2. (2)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下面报纸所反映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 . 开始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 B .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C . 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D . 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增强企业活力
细心的张晓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如图中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 . 国家经济政策改革 B . 经济所有制的变革 C . 国家政治制度变革 D .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