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点题库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致力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 . 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 .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 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 .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新中国的成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深远的影响是

A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 .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 C .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 . 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 .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

年份

1992

1995

1998

2000

东部

总量/亿美元

98.6

319.7

386

348.9

所占比重%

89.6

85.9

85.2

86.5

中西部

总量/亿美元

11.3

52.5

66.8

54.4

所占比重%

10.4

14.1

14.8

13.5

A . 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 . 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 .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 . 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 . 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 . 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 . 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 .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2014年07月14日《北京日报》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

图6

A . 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被称为“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之所以被称为“异军”,主要原因是(   )

A . 广大农村出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潮流 B . 它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孕育起来的 C . 相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地位 D . 当时农村已经成为商品经济的主导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2. (2) 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中心环节。

  3. (3)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80、90年代,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 (4) 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5. (5)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邓.小平模式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的 B . 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按预设蓝图施工而成 C . 走出“路径障碍”的前提是基本否定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资源 D . 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障碍”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 .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 .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197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达到5.3%和5.4%。1979年,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总数有1500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峰。大量待业人员出现的原因是(  )
A . 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B . 国民经济处于徘徊局面 C . 拨乱反正知青大量返城 D . 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增多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D .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十二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 .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
  3. (3) 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

A . 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 . 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C . 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D . 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