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知识点题库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 .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 .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 .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 . 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C . 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D . 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红楼梦》与《十日谈》两部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

A . 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 . 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 .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些反映了《红楼梦》的文学创作风格为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自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A . 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 . 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C . 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 . 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

A . 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 . 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 . 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 . 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作品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 . 魏源《海国图志》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B .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但丁《神曲》 C .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 曹雪芹《红楼梦》与贝克特《等待戈多》
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

A . 春秋战国 B . 汉唐 C . 明清 D . 近代时期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
①词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明清新儒学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 . 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 . 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 . 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 . 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适应商品经济和市井街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下面不适应此需求的是(  )

A . 明清小说 B . 唐代诗歌 C . 宋词 D . 元曲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 .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 .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 .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有(  )

①《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②《大卫·科波菲尔》

③《安娜·卡列尼娜》 ④《约翰·克里斯朵夫》

A . ①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

A . 印刷术的改进便利了书籍普及 B . 词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主流形式 C . 京剧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D . 《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 (2) 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 (3) 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 .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 . 彩陶画与汉赋 B . 话本与小说 C . 唐诗与风俗画 D . 楚辞与文人画
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 .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 .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 . 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