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知识点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 楚辞、汉赋、唐诗 B . 楚辞、唐诗、宋词 C . 宋词、唐诗、楚辞 D . 唐诗、宋词、元曲
下列不属于中国明清时期小说“四大奇书”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西游记》 C . 《水浒传》 D . 《红楼梦》
元丰八年正月四日,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元丰是年号                                            ②上元节有放烟花的民俗 
③宿州此时的繁华与水运发达有关             ④与此词词风相似的是柳永的《雨霖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009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平壤大剧场共同观看了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排演的朝剧《红楼梦》,剧情中最可能涉及到的是  (    )

A .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B .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C .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 . 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 . 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 .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 . 人民生活的提高 D . 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A . 楚辞、元曲、明清小说 B . 南戏、元杂剧、京剧 C .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D . 宋词、明清小说、京剧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③④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冯天瑜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  )
A . 从神本走向人本 B .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C .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D . 沉暮与开新
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

A . 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 . 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 . 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 . 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A .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

A . 《西游记》 B . 《水浒传》 C . 《三国演义》 D . 《红楼梦》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

A . 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 . 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 . 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 . 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 科考功名的需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

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的是下列哪类画的特点(    )

A . 山水画 B . 文人画 C . 花鸟画 D . 宗教画
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

A . 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 B .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 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