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知识点题库

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其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 . 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 .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 . 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两宋时期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是

A . B . C . D . 小说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

A .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B . 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 . 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 . 元朝的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后人之所以称杜甫为“诗史”主要由于

A . 杜甫的诗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 B . 杜甫游历和描写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C . 杜甫写了“三吏”,抨击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D . 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造成这首唐诗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人际关系的淡漠 B .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 . 社会风气的败坏 D . 价值观念的更新
成功地塑造了“智绝”“义绝”“奸绝”等人物形象,至今仍给读者以多方面启迪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是

A . 《水浒传》 B . 《西游记》 C . 《聊斋志异》 D . 《三国演义》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说明(     )

A .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 . 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 .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笔浪漫风格的先河 D .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写: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毕叽、天鹅绒等呢料。该材料反映了

A . 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B . 进入中国的外国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C . 清代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商品 D .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

材料二 《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材料四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

请回答:

  1. (1) 《诗经》由哪几部分组成?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内容?
  2. (2) 材料二和材料四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3. (3) 比较说明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4. (4) 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反映出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文化气度”的文体是(  )

A . 楚辞 B . 汉赋 C . 宋词 D . 元曲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

A .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 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 . 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 . 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桃园、千里走单骑、华容、走麦城”,这几个词语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部名著?(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封神榜》
材料一:汉人驱逐蒙古人之后,又受到另外两个王朝即汉人的明朝和满人的清朝的统治。满人与蒙古人一样,成功地统治了中国,因为他们在维持对政府机关控制时,给汉人士大夫以显赫地位和参政机会。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受人尊敬的统治——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清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清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能够长期统治中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并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 .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 . 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 .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

A . 汉赋 B . 唐诗 C . 宋词 D . 元曲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民众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 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 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 (3) 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 . 社会生活因没有了纲常教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 C .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 .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 .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 “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