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的萌发 知识点题库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C .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 .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 . 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 . 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 . 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 . 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
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 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 . ①③② B . ②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①
王韬认为:“唯君民同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与王韬这一认识相一致的是

A . 康有为 B . 倭仁 C . 严复 D . 孙中山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 . 揭露历史真相 B . 引介西方理论 C . 倡导维新变法 D . 颠覆孔孟学说
1896年孙家鼐在《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称:“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排斥西学 B . 认识到了中学的不足 C . 认为西学处处在中学之上 D . 开始认识到西学有其优越之处
2016年7月1日,习.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优秀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存在这样不同的态度:固守、利用、批判。请分别列举代表性的思想理论。

  2. (2)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民主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理论自信?

“该书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该“著作”的主张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C . “师夷长技以自强” D .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兹查有三品衔臣部头等顾问官翰林院编修张謇,创办江苏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轮步公司,集股一百万元以上。三品衔直隶候补道严义彬,创办浙江通久源轧花纺织厂,集股在八十万元以上。二品顶戴安徽候补道许鼎霖,创办江苏海丰面粉公司,集股在六十万元以上。四品衔候选州同楼景晖,创办浙江通惠公纺织公司。三品衔中书科中书顾钊,创办浙江和丰纺织公司。

——《光绪政要·实业》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注:绅商指既有功名职衔,同时又经营工商业的社会群体。材料中的张謇等人便是其杰出代表。)

“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材料认为阻碍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

A . 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低下 B .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 中国人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清末新政重视教育 B . 新式教育已成主流 C . 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 . 新式学堂招生艰难
《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
A . 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 . 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 . 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 . 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
A .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 . 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 C . 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 D . 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
A . 维新变法 B . 民主共和 C . 工商皆本 D . 中体西用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著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华事夷言》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 B . 第一部由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科技著作 C . 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核心思想 D . 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木主。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此语应是(    )
A . 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言论 B . 顽固派反对维新派的言论 C . 太平天国反对洋人的言论 D . 改良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晴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人士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拓宽对西方的认识和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工业技术,而应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对这些领域的西方作品进行翻译,成为改革和革新最主要的前提条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以后中国现代化进程在思想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要求:从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两个方面来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时段

人民统治

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民选领袖

君主

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

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2)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