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和西夏 知识点题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太宗时,随着辽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展,不同民族之间在生产方式、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为其统治带来日益严重的困难。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高度发展的中原农耕文明,而又无法改变先进的农耕经济,于是“因俗而治”,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执掌辽王朝最高军政大权。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辽太宗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
  2. (2)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辽能够走向强盛的原因。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赵匡胤 C . 元昊 D . 完颜阿骨打
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

A . B . C . D .
下图是两宋和西夏、金并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4 B . 图片_x0020_100005 C . 图片_x0020_100006 D . 图片_x0020_100007
历史上有胡人无百年国运的说法,乍看以为只要是胡人建立的国家,国祚只能存在不到一百年。但辽的国运达120年,只换了9个皇帝,每个皇帝在位的时间都很长,这是因为实行(     )的办法进行治理。
A . 郡国并行制 B . 蕃汉分治制度 C . 猛安谋克制度 D . 行省制度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理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反映了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   )
A . 汉蕃分治 B . 与时俱进 C . 墨守成规 D . 模棱两可
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   )
A . 缓和了民族矛盾 B . 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 C . 不利于国家统一 D . 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
历史上,辽统治者曾采取南、北面官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质是(   )
A . 安抚、笼络汉族地主阶级 B . 避免契丹人与汉人发生矛盾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肯定和保护先进的封建文明
北方边疆和中原内地

材料一: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

少数民族迁徙进入内地建立政权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1. (1) 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实例说明。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辽宋夏金时期是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民族加速交融的时期。辽朝耶律德光曾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并要求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以此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化上,辽朝统治者任用汉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契丹文字,并用契丹字翻译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大量儒家经典。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清朝前期开疆拓地六万余里。在东南,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后,遏制了沙俄入侵,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多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与蒙古上层联姻,解决了中原长期受游牧势力威胁的问题。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统治政策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特点。
辽的疆域辽阔,居民有突厥诸族,女真人及汉等,为了治理人口构成复杂的国家,创立南北面官制度,其设立的原则为“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说明辽朝(   )
A . 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 . 强化南北分裂对峙政治局面 C . 建立起因俗而治的行政体制 D . 实施分化相权的三省六部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文化得天独厚,其民族性格最为平正中和,最为可久可大,此则称之为中华文化之“同化力”。此一种同化力:

第一,是先同化了此一地区内之各民族而成为一民族。

第二,是文化向外,把四裔异民族尽化为同一文化,如韩国、越南与日本。

第三,是异民族入侵而同化为中国民族,如汉后之五胡,如宋后之辽、金、蒙古、满洲。

第四,是异文化传入同化为中国文化之一部分,如印度之佛教。……

                                                 ——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最少两例)加以评析,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据《辽史·百官制一》记载:“契丹…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官仪》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日北枢密、北宰相。”据此推知辽国治国特点(    )
A . 全面改革 B . 以民为本 C . 因俗而治 D . 依法治国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如表是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据此可知辽(    )

谥号

谥号

辽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辽景宋

孝成康靖帝

辽太宗

米武皇文帝

辽圣宗

文武大孝宜帝

辽世宗

尔和正宪帝

辽兴宗

神圣毕章皇帝

辽穆宗

孝安敬正帝

辽道宗

仁圣大孝文帝

A . 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减弱 B . 区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 . 深受汉族传统伦理影响 D . 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辽史.百官志一》中有“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辽朝设置南北面官(   )
A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B . 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尖锐 C . 加速辽朝的封建化进程 D . 维护了本民族落后的社会制度
职官的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    )
A . B . C . D .
下表为西夏流通货币统计情况。这体现出(    )

类型

主要代表

西夏

发行

汉文货币

元德通宝

西夏文货币

贞观宝钱

北宋货币

祥符元宝、通宝

A . 西夏的货币体系混乱不堪 B . 宋夏和平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 C . 中原与西夏地区交往密切 D . 宋夏贸易中西夏居于优势地位
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以“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为原则的行政体制。该体制是(    )
A . 行省制 B . “四等人制” C . 南北面官制 D . 猛安谋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