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和西夏 知识点题库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B . 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 C . “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 D . “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
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    )
A .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B .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C . 西夏的蕃号官称与汉式官称 D . 元朝的中书省
材料:辽国为契丹族所建,神册元年(916),阿保机称帝建号伊始,即着手祀天礼神。他就首位尊奉对象征询群臣,“太祖同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事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阿保机还吸收儒生参政,他任用蓟州玉田人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授据故典,参酌国(契丹)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契丹)人知而行之。”在此影响下,一些契丹贵族也主动推行儒教,如渤海人大公鼎在良乡,“建孔子庙学,部民化服。”

--摘编自赖美琴《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 (1) 根据材料,指出阿保机尊祀孔子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保机的行为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
A . 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 B . 早于汉字创立 C . 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D . 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
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似之处是(   )
A . 兴起于东北 B . 与宋朝并立 C . 被蒙古灭亡 D . 创制相同的文字
北宋时期与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辽和西夏,下列与这两个政权的建立对应正确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契丹族、党项族 B . 党项族、契丹族 C . 女真族、党项族 D . 蒙古族、党项族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到幽云十六州地区,统治区域扩大到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①,以汉制待汉人。......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①应填写( )
A . 契丹 B . 蒙古 C . 西夏 D . 女真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学者黄震云认为,与汉代相比,辽在北方进行了全面开发建设,不再用战争这唯一的解决争端的手段,人民安居乐业,像回纥、突厥等一些人群流人西亚的情形就没有再发生;同时,打通南北,逐步实现南北平衡发展。据此可知辽代时期(   )
A .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B . 百姓生活富足安康 C . 南北经济实现均衡 D . 民族分歧逐渐消除
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南北各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 民族矛盾的缓和 D . 民族文化的交融
《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
A . 契丹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 . 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C . 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 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 ,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区域间经济交流频繁 C . 文化认同增强 D . 各民族习俗趋于一致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定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 .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 . 鲜卑、女真、蒙古、匈奴 C . 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 . 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契丹官仪》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框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这说明辽政权(    )
A . 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B . 藩汉因俗而分治 C . 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 . 迎合汉人并争取其支持
河南濮阳有座回銮碑(如图),上有宋真宗关于亲征胜辽的赋诗。下列与该碑相关的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 . 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 . 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 . 扩大了北宋统治区域 D . 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它是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一种军政合一、兵农合一的基本社会组织。它便于统治者控制全国,也加深了本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本朝社会的发展。它是(   )
A . 南北面官制 B . 猛安谋克制 C . 军功爵制 D . 四等人制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材料二        

               
 

 制度名称 

 

 概述 

 

 ① 

 

 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汉人和契丹人实行南北分治 

 

 ② 

 

 编入该组织的女真人平时从事狩猎、捕渔等生产活动,遇到战争,青壮年则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应召去打仗 

 

 行省制 

 

 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既避免了宋代过分分权造成的内部派系林立,人浮于事等现象,也避免了类似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唐政府治理西域的机构。从疆域及民族关系的角度,指出唐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标号①、②指代的制度名称及创立它们的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的影响。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 . 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    )
A . 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 B . 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 C . 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 D . 旨在保存契丹民族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