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统治 知识点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朝的统治 知识点题库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A . 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材料:寇准,北宋政治家。1004年辽军南下入侵,北宋大多数官员主张妥协避战,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直言:“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为消除妥协派对真宗的影响,寇准将妥协派调到前线作战。为击退辽军,寇准派人前往前线侦察情况,并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一面调天雄军步骑万人,驻守贝州;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兼以报告敌情。并规定:河北民兵杀敌,所在官军应给’以声援;民兵中有杀敌立功者,同样给予奖赏。寇准还派人携带钱物慰劳河北驻军,并出银30万两用来收购军粮,充实军资。在寇准的督促和陪同下,真宗前往澶州视察军情,鼓舞了军民士气。然宋真宗始终有议和之心,寇准虽始终反对,但最终被迫放弃主战的主张。后来宋辽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干戈宁息,贸易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据郭玮《寇准与澶渊之役》等

  1. (1) 根据材料,简述寇准在澶州之战中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

内容

出处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菴山,徙溃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祀唐尧于平阳,舜禹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北史•魏本纪第三》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金史•熙宗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金史•百官志》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1149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即位后推行改革。完颜亮废除管理中原汉地的行台尚书省,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皇帝负责。在统军制度上,废除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府,设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完颜亮还度除了金初以来原辽、宋地区分别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选,统一科举。改革中的另一项重大行动,就是把政治中心从上京南迁到燕京(今北京)。完颜亮还为南下攻宋作准备。大规模的备战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后来完颜亮在攻床中失败,被部将所杀。

——摘编 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完颜亮改革的影响。
金朝于1153年迁都燕京,此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   )
A . 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与管理 B . 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C . 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 . 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庆历和议

金灭辽

靖康之变

郾城大捷

绍兴和议

A . 民族政权并立与势力消长 B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 . 民族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 D . 北宋政权存在时间不到一百年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蒙古族力量迅速壮大 B . 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 . 体现了胡汉分治的策略 D . 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
與服制度是通过服饰识别身份的制度。在《金志》中,金国與服的分类及适用场合都参鉴了《新唐书》《宋会要》等记载的與服体制。这反映了(   )
A . 服饰的等级化色彩加强 B . 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 . 金宋政治联系得到强化 D . 服饰文化的相互借鉴
金太祖在收国二年(1116年)占领辽朝东 京辽阳后,下诏“除辽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 如本朝之制”,后又逐渐把猛安谋克制推向辽国 内地。据此可知,猛安谋克制(   )
A . 推动了金的扩张进程 B . 以军政合一为特点 C .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D . 是在战争中形成的
《百家讲坛》曾提到的“塞北三朝”实际上指的是两宋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与北宋、南宋都对峙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辽、西夏 B . 西夏、金 C . 辽、金 D . 金、蒙古
《金史兵制》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说明猛安谋克(   )
A . 推动金朝的建立与发展 B . 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 . 是社会与军事管理系统 D . 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 B . 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 . 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 D . 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金世宗即位后面临严峻的形势:在内部,契丹族、汉族人民的反金斗争迅速发展;外部,宋朝抗金复国的势力高涨。金世宗采取了“内安外和”的对策以稳定统治。他集中兵力,采取剿抚并用的两手政策,扑灭了各族人民的起义。在政治上继续采用辽、宋的汉官制度,完善科举制度,创立女真进士科,在京城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学府;大批任用非皇室人参与执政;他注意选贤任能,大力整顿吏治;金世宗派官员到各地督劝女真户务农,限制女真贵族和汉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针对贫富变更、赋税不均现状,派人分路分定户等,征收物力钱。金世宗是一位汉化程度很深的皇帝,他一方面提倡和推广汉族文化,又提倡恢复和保持女真文化。在其统治期间,社会较为安定,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金世宗改革的成效。
据史载,道教领袖丘处机曾于1188年两次被金世宗召见,其“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等 建议甚合金世宗之意;1219年,丘处机提出的“济世安民”、“仁爱孝道”等主张,也得到成吉思 汗的赞同。据此可知(   )
A . 道教成为金元两朝的国教 B . 民族交融趋势已深度发展 C . 金元统治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D . 金元统治者十分推崇道教
金世宗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之为( )
A . 开元盛世 B . 大定之治 C . 文景之治 D . 光武中兴
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材料中“它”指的是(   )
A . 南北面官制度 B . 猛安谋克制 C . 行省制度 D . 盟旗制度
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
A . 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 B . 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 C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 D . 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材料二        

               
 

 制度名称 

 

 概述 

 

 ① 

 

 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汉人和契丹人实行南北分治 

 

 ② 

 

 编入该组织的女真人平时从事狩猎、捕渔等生产活动,遇到战争,青壮年则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应召去打仗 

 

 行省制 

 

 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既避免了宋代过分分权造成的内部派系林立,人浮于事等现象,也避免了类似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唐政府治理西域的机构。从疆域及民族关系的角度,指出唐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标号①、②指代的制度名称及创立它们的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的影响。 
2022年是中国农历虎年,某校委托历史学社布置学校宣传栏。经学生讨论,决定选择不同时期“虎”形象的文物,制作“虎年看虎”主题展板。
  1. (1) 第一步:精选典型文物;

    社团精选了不同时期四件“虎”形象的文物,并搜寻到相关历史信息。

    若以制作年代先后制作展板,以上文物排序应为:

    展板一:→展板二:→展板三:→展板四:

  2. (2) 第二步:解读历史信息;

    文物本身包含了许多历史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回答诸多历史疑问。

    根据以上文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同学答疑解惑:

    ①以上文物中,能够确定最精确制作时间的文物是(

    A.虎符    B.虎头    C.虎枕    D.虎卣

    ②从出土的杜虎符看,这枚左虎符的持有者是谁?他能否顺利调动 52人以上军队?(

    A.国君,能    B.杜地长官,能    C.国君,否    D.杜地长官,否

    ③玉虎头、虎食人卣并非中原出土,却呈现出鲜明的中原文化和技术特征,说明这些地方与中原必然存在(

    A.人口流动    B.商贸活动    C.殖民侵略    D.战争交锋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知识点时制作的表格,其中①代表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

定都兴庆府,模仿北宋制度

实行“猛安谋克”制,后现“大定之治”

A . 契丹 B . 党项 C . 女真 D .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