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点

1.主要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2.显著特征:
①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②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④南移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是由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
3.历史启示:
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点题库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

A . 三国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 .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 . 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 .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 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 . 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宋代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 .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下表是《中国古代战争比例变迁表》,以下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北方

87%

76%

61%

68%

50%

29%

26%

南方

13%

24%

39%

32%

50%

71%

74%

A . 中国古代的战争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格局 B .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比南方经济发达 C .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影响战争比例的变迁 D . 中国古代南方战争的次数比北方的次数多
明人章潢论中国经济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 B . 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 C . 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 D .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阅读下列表格信息,指出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域

年代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 经济格局变化 B . 朝代时间长短 C . 王朝力量强弱 D . 疆域面积大小
如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

省份

南京

北京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西

江西

湖广

山西

河南

陕西

人数

27

17

13

26

11

2

22

12

5

12

2

A . 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 .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 . 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地区的确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
A . 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 . 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C . 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 .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有学者认为,宋代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新局面”,奠定了此后近10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
A . 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主要依赖南方 B . 开始分割宰相职权,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C . 抬高士人的地位,形成崇文抑武的局面 D . 市民数量增加,散曲和杂剧兴起并流行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岀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地所在县城。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漸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材料三: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 。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渐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宋太祖建隆元年,政府规定“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可见当时政府(  )
A .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 重视规范商税征管 C . 顺应民意调整政策 D . 商业垄断由此打破
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 . 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 . 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 . 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
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此表反映了(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9

A . 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 .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 .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 . 地方教育重视程度差异
据微博考试研究所《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请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教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代此举(   )
A .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 .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 . 健全了地方行政机构 D . 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1

2.1

996

99

唐朝

392

42

59

5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1

A . 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 . 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 . 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 D . 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 .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 .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