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知识点

1、最主要的标志是: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听笔录,这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一个顶峰。
2、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禁锢了读书人。
3、康熙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将八旗兵符收归中央。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  )

A . 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B . 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 . 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D . 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A . 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 、伏地跪拜 B . 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C . 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 . 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 . 设立内阁 B . 大兴文字狱 C . 设置军机处 D . 废承相设六部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 .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 清朝设置军机处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 专制皇权 B . 中央集权 C . 监察权力 D . 对农民的控制
“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
A .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 . 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 . 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 . 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现在去故宫时会发现乾清门的一个角落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在这一建筑的一间小房子里,曾经形成了一种由皇帝任命的大臣掌控、能够迅速应对皇帝指示的体制。此文所说的“体制”实际指的是(    )
A . 政事堂 B . 枢密院 C . 内阁制 D . 军机处
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其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这种设计旨在(    )
A . 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 B . 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C . 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D . 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指亩产粟1.5石。)”“……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篇》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
  2. (2) 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 (3) 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
在清朝前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因时所需,皇帝的谕旨、内外的奏准均可定为条例。依照规定,定期修例,旧例不断删改,新例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   )
A . 法律具有至高权威 B . 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C . 皇权专制色彩浓厚 D . 封建律例具有随意性
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   )
A . 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B . 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 C . 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 D . 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
下表是清朝出任军机大臣人员的构成表:

满人

汉人

汉军旗人

蒙古人

总数

军机大臣

72人

64人

3人

6人

145人

军机大臣下章京

16人

16人

32人

材料说明(   )

A .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B . 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C . 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D . 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 概况
先秦 《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赋予“法”的刚性,才能确保“礼”规范社会秩序和人行为的功能充分发挥
汉代 春秋决狱,“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唐朝 《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宋朝 《宋刑统》将“八十以上及笃疾的死罪”改为“不死”,将其移至僻远小郡,并“给驴发遣”,免其老疾之苦
清朝 《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弼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

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主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清朝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递密折的官员将奏文装在特制的皮匣里(皇帝和奏事官员各存一把钥匙),派心腹直接送抵京城御前, 由皇帝亲自批答。清朝实行密折奏事制度和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 . 强化皇帝专权并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 . 鼓励官员之间相互告密和制衡 C . 提倡言论自由,广开言路多方纳谏 D . 打击汉族官员维护满八旗利益
康有为认为,“仁”是一种原动力,蕴于万物之中,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据此可知,康有为(  )
A .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 . 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 D . 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天子择中有居”是指天子的日常生活居所要处于皇城的中轴线。下列故宫建筑最能体现“天子择中有居”的是(   )
A . 养心殿 B . 坤宁宫 C . 太和殿 D . 乾清宫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B .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 .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D .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康煕帝在批复曹寅的奏折时,一再嘱咐曹寅:“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一论述说明奏折制度( )
A . 弱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 . 具有非正式的特点 C . 使政府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D . 强调高度的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