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知识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中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利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二: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材料四: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1. (1) “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
  2. (2) 以上图片分别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外交成就?
  3. (3)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 (4) 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号外”是报刊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而临时编印的报纸特刊,具有鲜明的及时性。如图是1950年2月15日《新华日报》所编印的号外。据此“号外”可知,当时中国外交(   )

A . 明确了与英美等国家的对抗 B . 开始确立了“一边倒”政策 C . 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D . 旨在保证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 .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20世纪60年代,中法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年中法建交。可见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是(   )
A . 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 B . 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 都希望挑战美苏霸权 D . 当时两国价值观念相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4月,周恩来在日内瓦机场发表讲话说:“亚洲这两个迫切的问题,如果能够获得解决,将有利保障亚洲的和平”。5月1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邀请周恩来和英国领导人艾登会面。经过谈判,9月,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长关系。在日内瓦,中美双方先后进行了4次会谈,这是以后1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前奏。

——摘编自赵学功《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

材料二:“文革”狂飙的突起使中国日益陷入全面动乱,迫切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解决好国内的问题。中国也希望中美和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大业。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渠道”给美国领导人一个口信,表示愿意接待美国特使到北京会谈。5月17日,美国方面作出答复:美国总统本人准备到北京同中国领导人直接会谈。

——张保军《论中美关系的解冻》

  1. (1) 、指出材料一中“亚洲这两个迫切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日内瓦会议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给“给美国领导人一个口信”的原因,简述此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上述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两个国家签署条约的部分内容,这两个国家是(   )
A . 美国、苏联 B . 中国、美国 C . 中国、苏联 D . 美国、英国
建国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 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B . 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 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 D . 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影响。
  3. (3)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原因
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坦率地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主要从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这说明(    )
A .   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务实和理性 B . 中国维护和平放弃部分外交原则 C . 世界格局变动促使中美关系发展 D . 中国为市场经济改革做外交准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我国先后与亚、非、拉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成就的取得(    )
A . 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B . 受到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 C . 得益于不结盟运动兴起推动 D .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下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   )

时间

外交工作

1996年5月

江Z民主席访问非洲六国时郑重宣布: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各国间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国家关系。

1997年5月

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与江Z民主席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宣布中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2年3月

江Z民主席强调,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我们提出更高的合作愿望,就是要求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2006年4月

胡J涛主席访美期间,强调发展中美关系是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需要。因此,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A . 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 践行“求同存异”原则 C . 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D . 坚持“一大片”的方针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废除、修改、重订。这体现的方针是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确立的对外战略 20和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二是明确了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三是重新阐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调整旨在(   )
A . 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B . 发挥负责任大国担当 C . 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既改善了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材料二: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向美国的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下中国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并简述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请写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生掠影——美国关于中国和印度的形象》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比较,就美国对华态度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

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

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 . A B . B C . C D . D
刘少奇在1956年政治报告中道:“美国政府对于我国的态度至今还远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和平”,“事实证明,铁幕不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的门是对一切人敞开的。”这反映了我国(    )
A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B . 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C . 有意放弃“一边倒”外交战略 D . 置身于美苏冷战对峙之外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 .   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 B .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C .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 . 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