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谱写了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应该是

A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 .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 .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三邢台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率

财政收入

比上年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总额

比上年增长率

1956

2.95亿元

24.5%

0.53亿元

24.8%

1.85亿元

10.3%

1979

7.78亿元

14.12%

1.35亿元

66.0%

6.30亿元

42.5%

1993

44.53亿元

8.7%

18.68亿元

54.4%

92.51亿元

36.3%

——摘自《中共河北省邢台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为了在农业领域“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1956年和1979年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4. (4) 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年来,依附性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变成独立的、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再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50年间发生两次经济形态变革,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但是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凡百事情,知道了以后才去行,是很容易的,如果不知也要去行,当中必走许多‘之’字路”,经过很多的错误……中国经济50年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就是否定之否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合乎规律的,是螺旋形前进。

——摘编自赵德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1949—2000)》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 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C . 主要任务都是建设社会主义 D .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12月13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标志着该公司离开29年后重返中国市场。可口可乐公司能够重返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有(   )

①饮料适合中国传统口味  ②中国即将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③中美关系逐渐解冻复苏  ④中国完善的投资营商环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 .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D .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
A .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 . 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 .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 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
如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于1978年10月),根据漫画有效信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图片_x0020_1083325891

A . 新旧两种思想斗争激烈 B . 思想解放成为时代需要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 D . 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 . 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 . 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 . 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 .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8年9月,长篇小说《活着》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地主少爷徐福贵年轻时嗜赌成性。把家里的田产和家产全部输光,变成租地为生的佃户。之后,福责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被解放军俘虏,后被释放回到家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贵分到了五亩地,过上了踏实的日子。到了1958年,福责家那五亩地全划到了公社名下,只留下屋前一小块自留地,村长也改称队长了。队长每天早晨在村口吹哨,村里男男女女都扛着家伙到村口集合,分头去干队长分派的活。……多年后,福贵的儿女及女婿相继意外死亡。外孙苦根和福贵一起生活,过了半年,村里将一亩半地分给福贵。福贵没法像从前那样混在村里人中间干活。现在田里的活是不停地叫他,他不去干,就谁也不会去替他干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你所提取的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慨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思想

③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④首次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狐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提出要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该文章被一些人指责为“砍旗”,但却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他赋予了这场讨论超越一般理论观点争论的意义。该讨论的意义在于(   )
A . 破除了人们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纠缠 B .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C . 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D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77年7月邓.小平复职后,相继接见了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牛满江、数学家陈省身以及三位华裔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1978年7月他又热情接见了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率领最高规格的科学家代表团。这些反映出(    )
A .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科技间交流  B . 科技领域成为我国走向开放的先导  C .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各领域的交往  D . 科技界交流加速消除了中美间分歧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6家企业为试点,允许这些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1979 年,国家扩大试点企业范围,并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这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 四川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 D . 国家积极探索增强企业的自主权
“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问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这段话出自(   )
A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足,团结致向前看》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都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廷于1898年8月发布上谕,宣布“广开商埠”,“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唯有广开口岸一法。”并解释“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1905年12月清廷与日本订立日俄战后《东三省事宜条约》,“日俄两国军队退后,从速将十六处地方自行开埠通商”。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协同发力,使中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自开商埠”的空间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自开商埠”的原因。
  2. (2) 指出材料二图表的核心观点,结合1992以来改革开放的史实概述中国经济对世界贡献水平增长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人民日报》“五一”社论标题(部分)

时间

标题

1952年

纪念“五一”劳动节,为世界持久和平而奋斗

1954年

庆祝“五一”,争取全面完成国家的计划

1955年

用我们的英勇劳动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1960年

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一半——庆祝“五一”劳动节

1963年

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増产节约运动——庆祝“五一”劳动节

1984年

工人阶级要站在改革的前列

1993年

依靠主力军,更上一层楼——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2008年

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2013年

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

2021年

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

——摘编自焦平亚《节日动员的话语解读》

整体把握上表信息(两条以上),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论题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计图上方任选两个时间点并写出其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两个时间点之间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说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点及历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