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收集的资料:

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材料三: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

材料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材料五: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民族制药业发展史的缩影。

北京“同仁堂”的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企业性质

1669年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浙江宁波人)创办同仁堂药室

1907年以后

乐家人开设的分号遍布全国,如乐仁堂、沛仁堂等30多家

1954年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1979年

同仁堂的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社会主义企业国营企业

1997年

由集团公司6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股份制企业

2001年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 (3) 材料三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5. (5) 根据材料五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表中①②③三个时期企业的性质,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同仁堂迅速发展的经济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社会转型的研究有利于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深刻认识。

材料一: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摘编自王煜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二:国内学者通常在四层含义上论及社会转型,即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以及转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面对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学以及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和哲学等许多相近学科,都纷纷提出了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转型期或实现了社会转型的论断,发表了大量以社会转型为主题的论文和论著。

——摘编自刘少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度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18-19世纪时期中西方出现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出现的国内外背景。
邓.小平在1979年 11月一次谈话中谈到,“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是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    )
A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 B .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C . 我国已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
据统计,2003年在169万家乡村集体企业中,就有95%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0万家转成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39万家转成了个体私营企业;二者增加值已占全部乡镇企业的70%以上。乡村集体企业变革反映出(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B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改革 C . 农村经济需加快和城市的经济互动 D . 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 B . 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 C . 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 . 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党中央做出上述调整的背景是(  )
A . 改革开放遇到了重重阻力 B . 国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C . 已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 国民经济比例极不协调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C .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 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于(    )
A . 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 B . 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 . 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 . 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中国共.产.党某次大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分10个部分,部分内容如下:“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止次大会召开于(    )
A . 1984年 B . 1992年 C . 1993年 D . 1997年
“如今的计委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 . 中苏关系恶化 B . 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
A . 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 B . 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 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D . 主张恢复市场的作用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后,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历史负担,行业企业纷纷与职业教育脱钩。研究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06年,我国企业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逐年减少,从2850所降至520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务院提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从2006年开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展开。订单班、大师工作室、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各种能够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的合作模式开花结果,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大大扩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课程、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课程……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始在本土落地生根。校企合作,不再简单地理解为到企业实习,而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到评价的一系列深度参与。

——摘编自高靓《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锻造大国工匠奠基中国制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   )

①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④邓.小平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南方谈话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1987年2月)

材料二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1990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完成:

  1.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包含怎样的基本思想。
  2.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材料三的思想又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 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法多次调整(见下表),由此可知(    )

会议

正式提法

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 .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D . 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1992年4月8日,《邓.小平与深圳:一九九二春》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
A .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 .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 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 .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 .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辽宁手表厂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57年

辽宁手表厂建立。

一段时期内,企业只要完成产值计划就能过日子。

1979—1981年

手表产量完成466.3万只,为国家创造积累2.7亿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世纪80年代

该厂既抓国内情报又抓国外情报,通过学习和借鉴大力发展新品种。丹东孔雀表享誉全国。

20世纪90年代初

国外、香港等地进口的廉价却美观的电子袁迅速占领了手表市场,丹东手表生产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卖不出去,职工接连下岗。

2000年起

搞起研发,引进技术,不断加大科研技改力度,取得授权专利26项。

2012年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成立。

——据商意《丹东手表工业公司为什么能实现产销两旺》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宁手表厂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宁手表厂20世纪90年代衰落的原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有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政策,建立了大量的政府企业机构,这些工业对民营工业的排挤是战时民营工业难以成长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内战和恶性通胀等大环境下,到20世纪40年代末,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工业,都无一例外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就已经开始。……到1952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引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引自《习.平谈治国理政》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磅礴气势,结合所学,概括其布局特点。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民营工业“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的原因。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例,扼要说明“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中国共.产.党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的名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②“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回顾历史,写出1985年中共中央确定的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扼要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