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材料一: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概况

出版年

作者

著作

摘要

1939 年

贝特兰

《不可征服的人们—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抗战》

记录访华见闻和国共

两党的抗战

1970 年

林迈可

《1937—1945 年晋察冀边区税务制度》

关注根据地税制

1986 年

班国瑞

《新四军的由来及其早期成长》

研究新四军史

2003 年

方德万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 年)》

肯定中国在“二战”中

的重要地位

2013 年

米特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

日战争全史》

揭示了中国在“二战”

中的重要作用

2014 年

穆盛博

《中国的战争生态学:河南、黄河及其他

(1938—1950 年)》

开辟了军事与灾荒、战

争与环境的综合研究

2015 年

托比·林

《战争与和平中的中国城市化:以无锡为例》

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与

战后无锡的城市化

材料二:在 2018 年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西方学界进行了专题研讨,不仅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的成功,还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及时调整政策,具有务实性,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   制度和政策安排。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渐进性,就是摸着石头过   河,边走边解決问题。

  1. (1) 依据上表,指出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原因。
  2. (2)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其贾(价)。”

——《金布律》

“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帝乃诏丞相  绾  法度量  诰承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公文书皇帝  尽并兼天下”

——秦始皇廿六年诏书

材料二: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泾、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79年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在工商业的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请辩证地分析这些措施对工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反映。
  3. (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个问题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请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分析总结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探索。

    ②“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试以平遥古城为例,写出全国第一家票号的名称及其历史价值;简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 .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中国开始利用WTO规则贸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中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近300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和理想城市实现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价。蓝皮书显示,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有:香港、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等城市。

材料三  习.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做出的科学结论。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协议的落实和邓.小平的举动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城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因素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
A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 .   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 .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 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是现代经济典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自茅盾《春蚕》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材料所述“决定”的历史影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前途光明。下列对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③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一位④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对谷物贸易的管制由来已久。最初的谷物法旨在通过管制主要谷物的进出口来保证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平衡。16世纪之后,随着重商主义在英国的盛行,谷物法转向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18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英国由粮食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而谷物法的性质也转变为对进口的限制。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外廉价谷物的冲击,再次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小麦价格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不得进口。这项贸易法令遭到了地主之外的其他各阶层的普遍反对,在1828、1841年进行了几次调整,直到1846年才被废除。

——摘编自黄少安、郭艳茹《对英国谷物法变革的重新解释及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为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稳定的产品来源,对原有农产品外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客观要求也变得日益迫切。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贸易调控实施的是以计划成分为主的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体制,农产品贸易政策体制改革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并以鼓励农产品出口为主,农产品贸易出口创汇以支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依然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贸易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局面。随着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内深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贸易领域进一步削减关税水平、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中国不断完善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对粮棉糖等重点农产品以及化肥等农资产品实行“配内低关税、配额外高关税”的管理政策;允许私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比例逐步降低。此外,国家还进一步规范进口

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积极修订和调整农业法律法规,逐渐放开农业服务领域。

——摘编自《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政策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谷物法的变革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开放的主要发展阶段;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民得以成功脱贫致富

B

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新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推动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城市成为了国家的统治中心,辐射统治周边乡村;经济上城乡还处于一体化的自然状态之下,村民和城郭居民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到中唐后,政府为增加收入,开始实行“以贫富为差”“凡百役之费,一钱敛之”的制度,并将户口分为“乡村户,”(以从事农业的乡村居民为主)乖“坊郭户”(以从事工商业的城市居民为主),规定“坊郭户配现钱须多”。这反映出中国由传统的“四民(士、农、工、商)分业”向“城乡分业”的转化。同时,由于新的选拔制度将越来越多的乡村优秀分子吸引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变成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乡村变成政治上的边缘和经济上的皇粮供应地。城乡关系由以往的“城乡一体”走向了“城乡分离”,城乡的贫富差距也迅速加大。

——据戴顺祥《从城乡一体到城乡分离》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示意图

——据年猛《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到唐朝中期“城乡分离”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
  3. (3) 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认识。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这次“思想解放”( )
A . 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B . 推动了,上海浦东开放 C . 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D .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材料不能反映:(   )
A . 党中央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B . 党中央积极支持发展乡镇企业 C . 党中央帮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D . 党中央决定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1992年6月,邓.小平表示:“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 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这表明我国(   )
A . 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迈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C . 已认识到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 . 放弃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管理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 .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 . 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 .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B .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 C .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的时代英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还有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著名的科学家。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100名“改革先锋”,这其中有“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厉以宁、“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刘永好、“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鲁冠球、“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马化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鲍新民;有“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许崇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郑德荣;有“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姚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郎平,等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围绕“时代与英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具体,阐述史论结合)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守岁祈愿的一场文化盛宴,反映了百姓的鲜活人生和时代的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材料二: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材料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

主题

1983年

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年

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年

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年

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资料来源:央视网

材料三: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西、法、阿、俄频道以摘播方式,通过198家海外媒体,在14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晩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7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 (2) 材料二中,1993年春晚主题的“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2002年春晚再次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回首2001年,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对外开放方面又有何重大突破?
  3. (3) 春晚作为文化盛宴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改革开放与以央视春晚走向世界的原因。
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会成会人类历史的结点,它极大地冲击旧有观念,对之后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是令战胜国而非战败国相信战争的代价超过其收益。在这之后二十年,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可以说,是让战胜国和战败国都相信这一点。

——根据约翰•基根《二战史》,齐世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妥协的政策”的名称,并概括其严重后果。结合所学,分别概述二战后初期主要“战胜国”和“战败国”为避免新的大战在政治上所做的努力,指出使他们相信“战争的代价超过其收益”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简要阐释“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的具体含义,分别概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为解决“南北”和“东西”问题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