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

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中国的教科书获得了一个契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被表述为‘政府+’,认为这是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一“契机”在(   )
A . 中共二大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

——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

——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   )
A . 纠正了长期的“左”倾错误 B . 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 . 首次提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 . 奠定中共十四大的思想基础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和拯救,从而使单纯的经济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两者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模式分别是(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 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上大规模金融危机摘编表

年份

国家和地区

投机性事件

危机高期(或严重期)

1636年

荷兰

郁金得

1636年夏

1825年

英国

拉美债券、采矿、羊毛

1825年初

1848年

欧洲大陆

铁路、小麦、房地产

1848年4月

1929年

美国

1929年9月

1997年

亚太地区

房地产、普遍过度投资

1997年10月

2000年

全球

互联网与科技股票

2000年3月

——摘编自拉斯特维德《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材料二:传统经济学说教导人们:只要顺其自然,则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这种乐观主义忽视了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对经济繁荣的阻碍。

——摘编自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材料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摘编自《习.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表格①处所代表的投机性事件。简要分析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性影响。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供需矛盾问题上的主张分别是什么?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成因及应对的认识。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
A . 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 . 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习.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如下回顾:“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   )
A .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B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0年)中国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中国(    )
A . 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C .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严竣挑战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道路和具体路径。
  2. (2) 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观点提出于哪一年?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 .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 主张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 D .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下表为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职业去向的调查统计(单位%)。由此可以得出(   )

经商

去乡镇企业

读书上大学

去大城市打工

继续种田

其他

如果有机会选择工作,你将选择

35.2

14.1

31.8

2.7

8.5

7.7

A . 农村开始多元化改革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 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D . 改革开放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與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据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存取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解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归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3. (3)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风雨征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历久弥新;艰苦奋斗,成就辉煌。

材料一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

材料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的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摘自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同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具体做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 . 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 . 决定拨乱反正 C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 . 对非公经济的作用始终不够重视 B . 逐渐放弃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 . 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发展 D .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经常以美国视角描述中国。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

        

1984:中国的新面孔   2003:中国的泡沫    2007:钉子户     2017:中国赢了(喝可乐的人)

A . 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B . 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C . 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始终受到西方媒体的质疑
1990年,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里的“两个飞跃”(    )
A .   明确了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历史阶段 B . 构建了城乡融合的农业发展理论 C . 拓展了农业与轻重工业的发展关系 D . 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材料三: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

——习.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 (3) 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道路自信源自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革命之路】

材料二: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建设之路】

材料四:

【创新之路】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 (1) 请写出李鸿章、康有为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 (2) 材料二所述事件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起止时间和相关事件分别是什么?
  4. (4) 材料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5. (5) 材料五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材料六中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