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题库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因为(   )。

①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历史与现实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

③现实就是历史的重复和再现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价。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说明(   )

A . 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 B .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 . 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 .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 人可以改变规律 C .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 .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农业在连年增产增收之后,出现滑坡拐点的风险在上升。为此中共中央于2016年初印发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强调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年初党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的道理?

国务院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让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变革农村机制体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③农村改革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根据形势变化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的依据是(    )

①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认识、利用规律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5年入冬以来,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规律发挥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 . 解放思想,与时倶进 B . 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 . 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 .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 .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B . 它可以被人的感官感知 C .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 人们不能掌握它,只能服从它
(题文)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③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所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材料表明(  )

    ①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自觉站在两岸统一的大势上

    ②事物发展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

    ③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法国崛起后,掀起了挑战英国霸权地位的百年英法战争;德日崛起后,掀起了挑战英美霸权地位的战争。这些战争给有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西方有些媒体据此大肆宣扬:国强必霸、逢霸必战是一条规律。中国崛起后必然要挑战美国,而美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中美必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妄图让世界形成“中美必有一战”的错误思维,以从中得利。针对这种论调,习.平在接受专访时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关双方应树立新安全观,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走出一条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运用“规律”的知识,对材料中“国强必霸、逢霸必战是一条铁律”的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乐享健康生活”项目(见下图)倡导谐音为“我要爱我”的“5125”理念,主张在紧张工作、学习的同时,关注身心健康。从哲学角度看,“5125”理念(   )

①体现了矛盾分析法,兼顾人们的身心健康

②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对全民实现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客观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979年7月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出台的7部法律,就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中国打开大门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义。1986年和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先后制定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简称“外资三法”。

40年来,“外资三法”,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对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为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需要,推动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迫切需要在总结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取代“外资三法”。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更加全面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的认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9年的货币政策定调指出,国家要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根据我国经济形势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既不是“大幅放水”,也不是“全面宽松”,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一定调(   )

①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②表明事物的运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体现

④说明经济政策要按国家的意愿制定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8年9月3日,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习.平指出,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习.平主席进一步指出,要抓住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机遇,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发掘新的合作潜力。

在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非合作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箅、路沿石进行改造,将路面雨水径流导人绿化隔离带、人行道、绿地广场及其他开敞空间,综合采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调蓄池等技术措施进行消纳。超标部分则通过不同标高的溢流管外排,科学处理渗排关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表明,我们可以(   )
A . 发现和发展规律 B . 创新和改变规律 C . 认识和利用规律 D . 尊重和创造规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提地,该村严格遵循了习.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工作队在反复调研、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八洞村的整体发展规划,彰显苗乡民族文化特色,依托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特色等发展乡村旅游、苗绣加工、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子。十八洞村的巨变不是偶然,也不会是个案,而是在精准扶贫思想和方略的指导下,因地施策,科学制定减贫方案、“扬长补短”实施减贫的必然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洞村成功甩掉贫困帽子的原因。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③→②→①
在物理学里,佛光是在天气阴沉时,强烈阳光照射云雾表面后形成的一种衍射现象。当太阳、人体与云雾处在一条倾斜的直线上,阳光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上,云彩中细小冰晶与水滴就会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这表明(    )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带有主观性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多变的、偶然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说明自然界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