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知识点题库

2014年9月2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体现了(   )

A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将引领中国深刻变革,带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年末都会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其在评选过程中,特别考虑时代价值、语言价值、社会价值。这些流行语(    )

①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佐证了语言的相对稳定性

③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④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材料一:经国务院批准,每年10月17日为全国“扶贫日”。习.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是创新社会扶贫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弘扬“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时期践行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广西融水的大方村,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惠农产业,但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等原因,农民实际收益有限,“赔钱赚吆喝”的更不在少数,一些群众对政府的扶贫项目极其排斥,嘲讽说:“政府让种什么,就亏什么。”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在大方村改变扶贫策略:不再要求农民“认领”扶贫项目,不主动资助农民创业,而让其完全成为农民个人行为、市场行为;为那些有基础、有干劲、有思路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申请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观念一变天地宽,大方村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设立“扶贫日”的依据。
  2. (2) 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所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大方村扶贫策略的转变对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有何启示?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十九大将会给全世界呈现出哪些新的亮点,这使北京又一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材料一:新时代与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时代。这个对代,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肘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材料二:新思想与新方略

    新时代与新征程,需要新的指导思想和方略。十九大将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并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十九大提出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2. (2)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3. (3)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指出将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所遵循的理论依据。
“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材料一: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城市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暗淡。

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学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2017年9月17日,在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举行面向全球招募桂林历史文化的双语讲解志愿者启动仪式活动。希望通过发动所有热爱桂林历史文化的中外专家、大学生、市民一起为桂林历史文化传播做贡献。

这样的活动将有利于桂林的人文精神扎根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桂林人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自豪,更是从正能量方面树立和提升桂林人的文化自信,树立主人翁精神,捍卫自己的文化。正如桂林市市长周家斌提出,桂林要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物,将它与旅游结合起来,把历史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 (1) 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观角度谈谈应怎样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2. (2) 结合材料,请你写一份“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倡议书,你会运用到哪些唯物论观点?(列出提纲即可)
  3. (3)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体现哪些有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
习.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做了总布局,已成当下中国热度最高的政治词汇,目前排在百度热搜词排行榜前位,新闻检索条数高达180万篇。这表明(    )

①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决定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春节拜年送礼是中华民族沿袭已久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小小礼物,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友情。50年代回娘家,送馒头;70年代回娘家,送毛巾;80年代拎点心孝敬父母;90年代送烟送酒是主流;2000年后,送给长辈们的春节礼物越来越多样化,如今数码产品和购物卡等成了热门选项。这说明(  )

①礼物的变化折射出不变的情意

②人们幸福感取决于礼物的轻重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价值观的改变是礼物变化的决定因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政府被广泛应用。然而,一些地方过分在“痕迹”上做文章,要求时时留痕、处处留痕,不看做的看写的。习.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迹”不重“成绩”,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改变。重“痕迹”不重“成绩”的管理理念(    )

①不符合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要求

②颠倒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③背离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要求

④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文艺与时代相关,文化与人民共享

材料一:重庆作为知名工业城市,工业企业推动重庆城市化进程,也铸就了重庆不可磨灭的工业记忆。然而,曾经机器轰鸣的一片繁荣,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荒置的厂区成为城市建设中极为头疼的问题。近五年,重庆开始尝试将老厂旧址打造成文创园,让人们重温大工业生产历史之余欣赏文创产品,在都市中同时得到历史与现代的慰藉。

材料二:大运河走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平指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懂得中国国情、走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特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必须坚持保护第一、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重庆将老厂旧址打造成文创园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3. (3) 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创造历史的人们的意识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②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③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们的主观动机没有本质的联系

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构成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合同履约率也称合同完成百分数,是指实际交货额与合同规定货额之比。它是用来反映合同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签订合同约40亿份,而履约率仅约50%,企业每年由此导致的损失高达6000亿元;为防受骗,一些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为此,国家正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试分析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64年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毅然决然投身祖国的西部建设。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中,西安交大人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形成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会独立于社会存在而不断向前发展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21年4月,由公安部起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进入了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相比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此次的修订建议稿,修改84条,新增39条、删除1条,可谓“大修”。这样的“大修”,不是心血来潮。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的立法却相对滞后。这一修订:(   )

①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与发展  ②旨在通过改革解决对抗性矛盾

③是基于社会生产关系调整滞后  ④体现了我国适时调整上层建筑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日,第三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昆明落幕。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影视创作、制片等各界人士齐聚春城,共同为云南电影发展出谋划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云南全境的逐渐解放,一批军旅作家带着对新生共和国无限热爱的蓬勃朝气踏上了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他们爬雪山、穿森林、人背马驮、溜索过江、吃百家饭、睡牛棚马厩,饱含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变革,用电影的形式积极进行创作,陆续拍出了一大批反映边疆民族人民生活的优秀电影,引起了影坛不小的震动。

新时代,云南电影的主题更加多元,将镜头更多聚焦重大题材,深入宣传新时代云南的新发展新成就,一批优秀影视剧正在创作中:围绕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作重大现实题材的电影;围绕云南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推出深扎怒江贫困一线四年创作的纪录电影《春来怒江》;推出一心为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院士朱有勇的电影《农民院士朱有勇》,等等。

电影有云南,云南有电影。云南电影应该根植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沃土,继续保持创作民族题材电影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等优势资源,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厚度、更有云南特色的精品力作,打响“云南映像"的知名度。同时,也要借助澜湄国际电影合作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云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云南电影走出中国,走向海外。

  1. (1)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云南电影不同时代主题变化的原因。
  2. (2) 讲好云南故事,你我共参与。请你就如何推动云南电影文化走出云南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分五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从哲学上讲,五次对宪法进行修改的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存在发生变化 B . 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 . 党和人民的意志发生变化 D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2020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主席发表讲话,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历

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

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材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

控,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

  1. (1) 结合材料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对材料一的理解。
  2. (2) 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论角度,谈谈党中央疫情防控措施的方法论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老李在村里经营了一家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山庄,生意兴隆。儿子小李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一家企业工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小李想回乡创业,帮助老李打理生意,扩大经营,带领乡亲们致富,造福乡里。不想遭到父亲老李的坚决反对。老李认为大学生回来当农民,给他丢脸了,没有出息。为此,俩人心情都十分郁闷。

乡村振兴,更需要创新。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了将苗绣变成脱贫的稳定生产力,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文化的改变,将现代审美融入苗绣,引导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建立贫困群众与非遗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抱着娃、绣着花、挣着钱,苗绣非遗传承人带领全州12.5万名绣娘,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非遗”遇上脱贫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就小李的选择谈谈你的看法。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该地区是如何利用“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
“爷青回”表现的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内卷”则体现了年轻人直面现实,从机制上改革积弊的期许。透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我们能看到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继而努力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人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社会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能够直接改造社会存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