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知识点题库

从既往经验看,一个国家的发展中程,既可能面对人口红利消失的“刘易斯拐点”,也可能陷入人均GDP4000美元之后的“中等收入陷阱”,甚至是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修昔底德陷阱”。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说的,中国海“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所谓“陷阱”,大多是源于资源禀赋变化之后,原有发展路径被锁死。从这个角度看,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应对发展风险、跨越发展陷阱的一把钥匙。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产业升级阻力重重、传统优势不断削弱……站在更高起点的中国,正需要以新思路寻找动力、以新理念引领行动。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新变化,五大发展理念着眼的正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瞄准的正式由快到好的“转型机遇”、由大到强的“升级机遇”,指向的正是中国发展的下一个关键无年。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史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思路升级、理念更新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必将融入“中国道路”、续写“中国奇迹”,它所导引的深刻变革,将推动中国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1)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应对发展风险、跨越发展陷阱的一把钥匙。

  2. (2)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分析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蕴含的哲学道理。

  3. (3)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文化价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这蕴涵的哲理是( )

①上层建筑包括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文化,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④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4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习.平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文件起草组采取直接调研、委托部门调研、听取专家意见等形式……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得出重大改革命题的答案。9月17日,习.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党外人士和全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反复修改。11月12日,《决定》获得一致通过。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材料三: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商定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决定》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 (3)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2013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旨在呼唤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减少食物浪费与损失,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与世界环境日主题不谋而合的是,中国2013年也大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把节约的概念贯穿在细节中。政府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从制度上加以规定,推动民众正确消费而不浪费;商家应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作为食物的最终消费主体,消费者采购食物也要避免冲动消费、虚荣消费。

  1. (1)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价值取向?

  2. (2)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合理性。

针对生育率长期走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实,2015年12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新法于2016年1月1日施行。新法的修改体现的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道理是(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世界瞩目,万众关心。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彰显法治价值取向。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为发展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既是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民众的庄严承诺。中国必将在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续写“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新传奇。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关观点,阐明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

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奋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1. (1) 有人从孙中山先生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 (2)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3) 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每条10~ 30个字)

聚焦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感受到时代脉动。以下这20个新词新语分别摘自本届政府四年来的工作报告:

2014: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2015:新常态→ 20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数字经济

2014:权力清单→ 2015:自我革命→ 2016:互联网+政务服务→ 2017:清单管理制度

2014: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015:学习型社会→ 2016: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7: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4:民生底线→ 2015:民生保障网→ 2016: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 2017:民生是为政之要

2014:向污染宣战→ 2015:环境治理攻坚战→ 2016:环境保护督察→ 2017:蓝天保卫战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①新词新语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说明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从重视改革红利到关注数字经济,矛盾的普遍性通过不同时期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2014到2017,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实现了发展的质变

④政府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符合整体论思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民法总则草案修订和民法其编纂过程:

2016年6月14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听取全国人大党组专题汇报,对做好《民法总则(草案)》审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7月2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缟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2016年10月1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民法总则(草案)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纂听取有关方面意见。

2017年3月1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民法总则(草案)座谈会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此次座谈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纂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与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的中国提供不蝎动力。

  1. (1)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就民法典的编纂谈谈你的认识。
  2. (2)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草案修订和民法曲编纂、通过体现的政治学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
A . 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 . 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 .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美日某些政客借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到处煽风点火,混淆视听,这是(    )
A . 典型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 混淆视听的不可知论 C . 否认历史事实的唯心主义观点 D . 维护裁决的相对主义
2017年1月,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地方教材提出修订要求,将“抗战八年”改为“十四年抗战”。我们尊重历史,强调历史,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唤醒年青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更好地开创未来。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被写进宪法。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改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创新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上海市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推出大量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经国务院批准,将在全国推广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材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要坚持在矛盾普遍性中寻找矛盾特殊性

③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作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的叶嘉莹,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是诗词的力量让她始终保持着生命内在的完整,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叶嘉莹说,诗歌的价值在于滋养精神和文化,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执教70余年来,她播撒着中国诗词的种子,用曾经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诗词来反哺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讲学期间,与哈佛大学著名的汉学家海陶玮教授合作研译中国诗词。作为古典诗词“摆渡人”,数十年来一直投身于古典诗词的普及工作,如今,90多岁高龄的叶先生仍未停下爱诗的脚步,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成为无数人通往诗歌国度的路标。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用曾经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诗词来反哺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的理解。
  2. (2) 学习叶嘉莹事迹,运用一个恰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新时代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

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权利的保护要求更加迫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编纂民法典作为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立法大幕开启。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大到国家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小到高空抛物、“套路贷”、霸座、手机APP收集信息、网络虚拟财产等,几乎所有民事权利保护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编撰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标识,要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还需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1. (1) 结合材料分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和实施是如何坚持唯物史观的?
  2. (2) 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请你为社区普法宣传拟三条学习及践行民法典的宣传标语。
随着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日益融合,新领坡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逐步凸显。据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领城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这一要求的提出(   )

①旨在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

②是为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④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利用个人信息侵扰群众生活的现象屡免不鲜,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我国根据先法,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编撰工作。2020年10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4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21年8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个人的权利和处理者的义务、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部门的职责等。该法的实施切实将广大人民群众个人信息权益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也促进信息数据依法合理有文利用。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结合村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过程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2. (2)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关知识来分析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