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知识点题库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30多年来.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再到全面放开“二孩”的演变过程,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具有其特殊性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简短而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以其超凡脱俗、自然率真、回归本我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我国当前高压力下无数人内心的渴求。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④人的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材料一:人们正在期待2016年春晚的到来,这是我国的第33个春晚。如今的春晚钱越花越多,事也没少干,但是观众却不买帐。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春晚,观众的满意度却越来越下降。分析原因,有人说是形式问题,提出歌曲联唱、戏曲联唱是不是应该取消?有人说是明星问题,老面孔是不是太多?对此首届春晚导演黄一鹤说:“根本问题不解决,什么节目形式都没用,就是再多的赵本山也救不了春晚。”他说:“做电视文艺跟古代文人一样,就是要心怀百姓,不能从自我好恶出发,真正了解观众喜欢什么,跟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他们才能喜欢,才能办出群众满意的春晚。”

材料二:2015年10月18日,《习.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出版发行。习.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要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文化工作要不辜负人民期待、不辜负时代召唤,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 材料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要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的理由。

民间风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和演变,为民众的生活服务.这段话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B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 . 民俗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 . 民间风俗来源于生活,又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17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材料表明(    )

①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③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下边漫画中这对《购房父子的焦虑》(作者:罗琪)生动地阐释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第一句就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点,谈谈加强“不忘初心”教育在党的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为什么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 (3) 请你就此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教育,写两句宣传标语说明从严治党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戏创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结合材料和“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分析习.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明 确要求所蕴含的道理。

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高铁技术起步于“引进”,发展于“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政产学研深度联合、协同攻关,自主研发了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建立起中国标准体系,使中国高铁成为全球领跑者,从中缔造了“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的“高铁精神”。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铁精神”的孕育和弘扬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

材料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开文化的一把钥匙。

2018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8”揭晓,从2018年的年度字词来看,无论是国家大事和民生类词汇,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无论是“奋”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无论“进博会”还是“命运共同体”,无论是“限竞房”“满费降级”,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无论是“宪法修正案”还是“一箭双星”等都是民众切身关心的话题。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高度浓缩了一年时间里的中国和世界风貌。既勾勒热点、反映社会发展,又贴近民生描摹世俗人情,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的理解。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 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 .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供给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等词汇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社情民意、社会心理的特殊载体,折射出社会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每一年流行语的变化体现了(   )
A .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C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当然也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了。这种历史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节选自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历史观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理、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各种权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制定民法典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

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平主席如是说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稳定粮食生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战略支撑。尤其是当前正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国内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因此,稳定粮食生产,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全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央上述举措的合理性。

为了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务院决定废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3部行政法规。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A .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C . 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D .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建设。原“国家公园”往往覆盖面积巨大,不少都跨地域乃至跨省域,令一些地方力有不逮,使资源处于实际上的无主状态,国土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生态难以有效维护。设立国家公园之后,有助于权责统一,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的情况,大幅度提升了国土资源的管理效能。

相比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特殊之处在于“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国家公园在社会文化层面有助于让环境保护意识广泛深入社会心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 (1)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完善的必要性。
  2. (2) 为了培育民众的生态价值理念,国家公园要张贴一些宣传标语,请你帮助拟定两条标语。(要求:言简意赅,对仗工整,体现理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所以会形成这一特点,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古代庞大的农业社会对大自然特别敬畏,因而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宇宙观,这种思想发展到《周易》《道德经》,便逐渐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时而为的世界观。由此,注重整体、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启示我们(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