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知识点题库

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绿茶细胞中具有()

A . 多酚 B . 多酚酶基因 C . BCL-XL蛋白 D . BCL-XL蛋白酶
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

VK2/(μmol•L1

0

10

20

30

40

细胞凋亡率/%

3.15

6.37

14.70

19.31

26.42

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

A . 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 B .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VK2浓度为40μmol/L C . 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D . 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在细胞中能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当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机体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 . 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B . 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 . 糖蛋白的合成增加,癌细胞的转移速度变慢 D . 促进抑癌基因表达,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该酶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因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细胞增殖而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上述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L﹣天冬酰胺酶、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等

实验步骤: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两个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分组

生长状况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基中

细胞内

实验组

抑制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对照组细胞生长状况为 ,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两个组的细胞应保持大小相当、活力相同、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后疗效降低,经检测,在患者的血液发现了抗体与L﹣天冬酰胺酶结合物,说明患者产生了 免疫.

(3)L﹣天冬酰胺酶口服无疗效.兴趣小组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组:

步骤一:向2ml的L﹣天冬酰胺酶溶液加入2ml 溶液(甲液),将混合液(a液)pH调至1.5左右,37℃水浴保温10min;向a液加入4ml胰蛋白酶溶液(乙液),将混合液(b液)pH调至8左右,37℃水浴保温20min;

步骤二:向b液中加入含量为A的L﹣天冬酰胺,将混合液(c液)PH调至8左右,37℃水浴保温20min,检测c液中L﹣天冬酰胺的含量为B.

对照组:设置情况是 ;步骤二检测L﹣天冬酰胺的含量为C.

预期结果:若L﹣天冬酰胺的含量情况为 时,证明L﹣天冬酰胺酶口服无疗效.

科研人员通过对缺少H蛋白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癌细胞因此持续分裂.下列叙述相关不正确的是(    )
A . 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 B . 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无关 C . 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D . 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症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就此问题他们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 (1) 其中某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 (2) 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3. (3) 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非蛋白类物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癌基因突变就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 B .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C . 全反式维甲酸不在核糖体上合成 D . 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研究表明,在化疗(主要利用抗癌剂杀死癌细胞)的同时给实验鼠服用二甲双胍,可抑制实验鼠体内的乳腺癌细胞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唯一手段 B . 二甲双胍不可能导致实验鼠体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C . 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D . 细胞的形态结构显著变化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

苦马豆素(SW)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支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

请回答:

  1. (1) 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2. (2) ③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这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3. (3) 分析图1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4. (4) 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下表结果:

    表:培养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

    SW

    癌细胞数目

    凋亡细胞数目

    Bax蛋白

    Bcl﹣2蛋白

    2微克/mL

    +

    ++++

    ++++

    +

    1微克/mL

    ++

    +++

    +++

    ++

    0.5微克/mL

    +++

    ++

    ++

    +++

    0微克/mL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诱导分化疗法”是一种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该病的方法。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而“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分化并凋亡。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基因有关 B . 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有关 C . 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D . “诱导分化疗法”可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 (1) 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为模板合成的。
  2. (2) 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期。

  3. (3) 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的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结果如图甲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乙所示。

    ②分析讨论:

    a.图甲表明

    b.图甲、图乙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 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 . 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 . 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造血干细胞比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 B . 神经细胞与肝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C .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 . 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细胞周期的间期
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用含1mmol/L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12h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下降,呼吸链复合物Ⅰ位于线粒体内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 B .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 . 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 D . 由实验结果推测Met可通过减少ATP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通过细胞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下图表示细胞自噬的两种形式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细胞自噬现象最早发现于酵母菌中。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酵母菌液泡中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的现象。 
  2. (2) 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由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体,随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受损的线粒体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的意义是。 
  3. (3) 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被降解;细胞自噬后的降解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另一部分。据研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据图推测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基于上述原理,请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答出一项即可)。 
研究发现,β-1,3-D- 葡聚糖能促进bax基因表达和TNF(肿瘤坏死因子)分泌,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加速死亡以达到强烈的抗肿瘤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bax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有利于抗肿瘤 B . 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 . β-1,3-D- 葡聚糖能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 D . β-1,3-D- 葡聚糖通过引起基因突变发挥抗肿瘤作用
下列关于癌细胞与癌症治疗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癌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失控 B . 某些药物可通过阻止癌细胞分裂前期DNA的复制达到抗癌效果 C .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来诱导癌细胞凋亡 D . “生物导弹”即单克隆抗体,可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将其彻底消灭
2021年4月,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通过重建一名63岁和一名34岁罕见血液癌症(MPN)患者的癌细胞谱系史,计算出癌变基因首次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岁和9岁左右。骨髓增殖性肿瘤是由JAK2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类型的慢性血液癌症。分析显示,这种突变会导致骨髓干细胞过度活化JAK2(一种酶),从而促使干细胞优先产生某些类型的血细胞,并使成熟血细胞增加过量,最终导致骨髓增殖性肿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MPN患者的癌细胞中最可能发生了JAK2等多个基因的突变 B . JAK2基因突变的时间越早,癌症发病的时间也越早 C .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JAK2的含量及血细胞的种类进行癌症的筛查 D . JAK2抑制剂可能对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有一套自身的保障机制,即细胞存在着一系列检测点(如图所示检测DNA或染色体活动的A、B、C、D、E),只有检测到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主要完成DNA分子复制和的合成,同时细胞体积
  2. (2) 检测点B为DNA损伤检测点,可感受DNA损伤的信息,并启动细胞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以为原料对损伤的DNA加以修复,或者激发引起细胞凋亡。
  3. (3) 检测点D为染色体复制是否完成检测点。若检测到细胞能进入M期,但此时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的原因是
  4. (4) 放射治疗癌症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DNA合成阻断法:用药物特异性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使其无法通过检测点(代号)被阻滞在S期;另一种是分裂中期阻断法:用秋水仙碱抑制的形成,使癌细胞无法通过检测点(代号)而停滞于中期。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会进行DNA复制 B . 骨髓造血干细胞不仅不分化潜能,而且能自我更新 C . 老年人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能较高 D . 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异常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