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②线粒体是蓝藻和黑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③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④ATP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来源均相同.

A . 2项 B . 3项 C . 4项 D . 1项
下列关于HIV感染者群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被免疫系统摧毁 B . 在杀死HIV的过程中,浆细胞并没有发挥作用 C . HIV往往不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D . 随着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
据悉,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埃博拉病毒疫情,目前已经造成全球近4000余人死亡,感染者已过万人,大多数感染者都在非洲西部国家,而且有向全球蔓延趋势,引起各国高度重视.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EB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 . EBV虽然能在人群中传染,但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 C . EBV虽然能引起传染病,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D . EBV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繁殖
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部分能量流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

①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②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③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太阳能。

图片_x0020_100014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 . ②的量越小,可能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 C . 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对④无影响 D .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物群落还未演替到顶级状态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2为该系统中部分环节的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据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图1有条食物链,仅处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是。“→”不仅表示营养关系,也是杀虫剂、有害物质等的通道。除所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的生物成分是
  2. (2) 图2中,蝉、蚜虫没有体现的能量输出途径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等于”或“小于”)15%。
  3. (3) 在调节下,该生态系统可长期保持稳态。但因、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各生物种群数量仍会发生波动。若要监测蚜虫、蝉等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能”或“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进食了早餐,下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通过协同作用来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C . B点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开始增加 D . 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细胞代谢能高效有序地进行离不开酶催化,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都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 酶在低温和高温下活性都很低的原因相同 C .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升高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D . 酶活性的高低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  )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根本就不会发生
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 要病理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

A .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 B . 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 . 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 . β-分泌酶很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

A . ATP分子的形成 B .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C . 抗体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D .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假设蜜蜂的显性基因B产生野生型眼色(棕色),其隐性等位基因b产生粉色眼。如果粉色眼蜂王与棕色眼雄蜂交配,则他们的后代最有可能的是:
    A
.只有野生型颜色的后代

    B.野生型工蜂与粉色眼雄蜂

C. 只有粉色眼后代   

D.工蜂的表型比例是野生型∶粉色眼:11,而所有雄蜂为野生型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下列生物中,与病毒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的是 ________

大肠杆菌 发菜 蓝细菌 酵母菌 霉菌 ⑥HIV   ⑦ 水绵 ⑧SARS 病原体 细菌

2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 3 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 “√” 表示 “×” 表示 )。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

×

×

甲、乙、丙 3 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 ___ ,乙 ___ ,丙 ___

A .玉米 B .兔子 C .蘑菇 D .蓝细菌

细菌的细胞结构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__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

  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通过下列育种方法产生的后代,其染色体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

下图是某实验室获得抗HN1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流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___过程,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X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其在形态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和分化能力,所以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3)②过程将融合后的细胞用特定的___________进行筛选,得到的Z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程图中所产生的单克降抗体能够与___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能够达到治疗相应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