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高三化学上册专题练习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1.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据此对溴水与乙醛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Ⅰ.猜测:
(1)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2)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3)溴水与乙醛发生___反应。
Ⅱ.设计方案并论证:
为探究哪一种猜测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2:测定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离子的物质的量。
(1)方案1是否可行?___?理由是___。
(2)假设测得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猜测(3)正确。
Ⅲ.实验验证:某同学在含0.005molBr2的10mL溶液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再加入过量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1.88g(已知反应生成有机物与AgNO3不反应)。根据计算结果,推知溴水与乙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Ⅳ.拓展:
请你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乙醛和乙醇的还原性强弱(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

___

___


2. 详细信息
普通干电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移动化学电源,其结构如图甲所示,电池反应是:但这种一次性电池使用后的随意丢弃,已经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某中学的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废弃的电池进行处理回收.将电池剥离,得到石墨棒,清洗后作电化学实验的电极.废锌皮和炭黑与锰的氧化物做以下处理
实验一、用废锌制取防腐剂皓矾图乙

操作一的名称是:______。
锌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也可以与强碱反应而溶解,但生成的是配合物四羟基锌酸钠,该配合物中心离子是______,配位数是 ______。
实验二、经查相关资料:锰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且都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将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做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灼烧的目的是: ______ ,将灼烧后的固体冷却,溶解、过滤、干燥得到的固体物质混合物
写出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上述混合物,与足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标况下的氯气,则混合物中质量之比是: ______ 。
实验三、查询资料得知,还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将转化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装置图丙,将混合物粉末调成糊状,附在其中的 ______ 边电极上填左或者右,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 在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将 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写数字序号)_______。
①将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②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炭投入其中;
③先加热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炭,再将炭投入冷浓硝酸。
(3)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3-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题 详细信息
为探究实验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同学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
乙同学仔细考察了甲同学的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当温度升到100℃左 右时,无色液体开始变色,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全呈黑色,在170℃超过后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由此他推出,产生的气体中应有杂质,可能影响乙烯的检出,必须除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体的存在就不能认为溴水褪色是乙烯的加成反应造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___。
(3)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分析,认为还可能有CO、CO2两种气体产生。为证明CO存在,他设计了如下过程(该过程可把实验中产生的有机产物除净):发现最后气体经点燃是蓝色火焰,确认有一氧化碳。

①设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根据图1、图2、图3及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是锌锰干电池基本构造图,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______ ;工作时离子在正极放电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分子是含的微粒,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 ;当电路中每通过,负极质量减少 ______ ;
图2是利用废旧锌锰干电池内的黑色糊状物分离得到黑色残渣的流程图.该流程中溶解和过滤操作均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 ;
图3是探究在制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图,利用该装置完成下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过程中有关实验现象和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两次实验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由分液漏斗滴入到圆底烧瓶

序号

烧瓶中的物质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实验一

足量

充分反应后未见黑色固体物质减少
收集到112mL气体

______

实验二

足量和稀硫酸

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部分溶解
收集到112mL气体

______


在测量气体体积时,除要注意待气体温度恢复至室温、平视度数外,还需要注意 ______ ;
实验一、二中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 。

6. 实验题 详细信息
高纯MnCO3是广泛用于电子行业的强磁性材料。MnCO3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环境下易被氧化,温度高于100℃开始分解。
Ⅰ.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MnCO3
(1)制备MnSO4溶液:
①主要反应装置如图,缓缓通入经N2稀释的SO2气体,发生反应H2SO3+MnO2MnSO4+H2O。下列措施中,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MnO2加入前先研磨 B.搅拌 C.提高混合气中N2比例
②已知实验室制取SO2的原理是Na2SO3+2H2SO4(浓)2NaHSO4+SO2↑+H2O。选择下图所示部分装置与上图装置相连制备MnSO4溶液,应选择的装置有________(填标号)。


③若用空气代替N2进行实验,缺点是________。(酸性环境下Mn2+不易被氧化)
(2)制备MnCO3固体:
实验步骤:①向MnSO4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饱和NH4HCO3溶液生成MnCO3沉淀,反应结束后过滤;② ……;③在70-80℃下烘干得到纯净干燥的MnCO3固体。
步骤②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
Ⅱ.设计实验方案
(3)利用沉淀转化的方法证明KSP(MnCO3) < KSP(NiCO3):________。
(已知NiCO3为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4)证明H2SO4的第二步电离不完全:________。[查阅资料表明K2(H2SO4)=1.1×10-2]
7. 实验题 详细信息
I.某学习小组做Na2O2与H2O反应的实验,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①取适量Na2O2固体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脱脂棉上滴加3-4滴水,结果脱脂棉剧烈燃烧。
②取适量Na2O2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Na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a2O2可看作二元弱酸H2O2对应的盐,其第一步水解完全进行。写出其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①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
(4)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为探究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通过注射器注入适量蒸馏水,充分反应后用气球鼓气,Na2S溶液变浑浊,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别取A、C中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开始都变红,以后A中溶液很快褪色,C中溶液缓慢褪色。另取A、C中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振荡,发现均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褪色。

(5)A中冰盐和C中热水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S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MnO4溶液褪色的原因(MnO4-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向Na2O2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也能产生同样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含有H2O 、CCl4、I2、I-等)中回收碘,操作过程如下:

(1)向废液中加入Na2SO3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氧化”操作在三颈烧瓶中进行(如图一),将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实验用水浴控制在4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3)某研究小组用图二装置对Cl2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发现通入Cl2一段时间后,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Cl2,则溶液黄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研究小组对所得无色溶液中碘元素的存在形态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没有I2形态;假设二:没有I-形态;假设三:有IO3-形态。
①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成立(试剂自选)。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一成立



②若假设三成立,请写出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对加碘盐中KIO3含量测定的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加碘盐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00mL待测溶液。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试液,用c 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
已知:IO3-+ 5I-+6H+ =3H2O+3I2,I2 +2S2O32-=2I-+S4O62-。测定时,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由测定数据可求得该样品中含KI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Mr(KIO3)=214 )。
②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用此种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往往偏高,其原因是受空气的影响,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兴趣小组利用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对氯及其化合物进行探究。

Ⅰ.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1)该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及试剂制备并收集适量Cl2,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得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得到饱和氯水,饱和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_____(写出全部微粒)。
(3)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1O溶液的方法之一。在过量的石灰石中加入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其漂白性比饱和氯水更强。
①滤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②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生成HC1O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 ClO3—、Cl—和H+反应的探究
(4)KClO3、KCl与硫酸可以反应。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烧杯编号

1

2

3

4

氯酸钾饱和溶液

1mL

1mL

1mL

1mL

氯化钾固体

1g

1g

1g

1g


8mL

6mL

3mL

0mL

硫酸(6mol/L)

0mL

2mL

(____)mL

8mL

现象

无现象

溶液呈浅黄色

溶液呈黄绿色,生成浅黄绿色气体

溶液呈黄绿色,
生成黄绿色气体



①该系列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烧杯3取用硫酸的体积应为______________mL。
(5)该小组同学查资料得知:将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也能生成氯气,同时有大量ClO2生成;ClO2沸点为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色。设计最简单的实验验证Cl2中含有Cl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学生欲探究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
该同学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并振荡试管,预期现象为试管中会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焰色逐渐变黄。但实际操作时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变化红棕色,且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深棕色。
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________。
(2)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备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重新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重复进行步骤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乙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重新进行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1. 实验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某学生为探究AgCl沉淀转化为沉淀的反应所做实验的记录.

步 骤

现 象

取5mL 与一定体积 NaCl溶液,混合,振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 溶液.

沉淀迅速变为黑色

将上述黑色浊液,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搅拌.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溶液.

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

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向X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转化为的缘故,步骤I中NaCl溶液的体积范围为 ______ 。
已知:,此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
步骤V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除含有AgCl外,还含有 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装置。
装置A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 ______ ,试剂W为 ______ 。
装置C中的试剂为NaCl溶液和悬浊液的混合物,B中试剂为 ______ 。
实验表明:C中沉淀逐渐变为乳白色,B中没有明显变化。
完成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g2S+_____NaCl+______ + ______ ⇌AgCl+S+ ______
______
C中NaCl的作用是: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