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初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完整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学附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眼眶(kuàng) 缄默(jiān) 挑拨离间(jiàn)
B.追溯(sù) 狩猎(shóu) 蛮横(hèng) 强词夺理(qiǎng)
C.拙劣(zhuō) 妩媚(fǔ) 劫难(nàn) 怒不可遏(è)
D.矗立(chù) 棱角(léng) 欺侮(wǔ) 目眩神迷(xiàn)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憾 霎时 风云变幻 招摇撞骗
B.枯燥 彷徨 名富其实 轻歌曼舞
C.帷幕 驰骋 销声匿迹 自圆其说
D.狡辩 堕落 川流不息 振耳欲聋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李老师作画,看似漫不经心,可一会儿,一只奔腾的骏马就跃然纸上。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家最多的一次盛会。
B.读《望岳》一诗,只有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每当看到学生获得进步时,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愉快与满足。
D.为了防止交通不陷入混乱,在重大节日期间,一些大城市会出动武警来维持交通秩序。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有笑纳了。
B.奉上拙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C.我因临时有事,不能光临贵校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D.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前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 ,这是书中一号男主人公____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2) 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一号男主人公。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他情节,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芳。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D.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美池、良田、桑竹之属。
E.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F.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②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古代诗歌中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太门守行》中的“塞上燕脂凝夜紫”,《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这些句子不难看出,“诗中有画”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8. 详细信息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______)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______)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______)
(5)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______)
9. 详细信息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③还:音义词,“旋”,围绕,绕圈子。④朝:同上文“旦”,早晨,也指一天。
【1】下列加点诃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
B.策之不以其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故虽有名马/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2】把下面句子翻评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
(2)愿子还而视之。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愿望。
B.(甲)文的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C.(乙)文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同时告诉我们盲目的崇拜和迷信权威也是不可取的。
D.(乙)文介绍了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实际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打榜“失落”的中华民间古诗
张勃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生产和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而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诚信、智慧和勤劳,鞭挞凶残、自私、虚伪和懒惰,不仅会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更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则对意大利民间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话》。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部门需在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上提高民间文学的地位,并适当增加民间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业则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出版图书,绘成图像,录制音频,或改编成影视剧、动画片、舞台剧等形式,形成综合优势。同时,还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组织民间故事讲述、表演大赛等,广为宣传。至于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故事的时候,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有更加明确的倾向性。
民间故事的“失落”,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不仅会使我们坐失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浪费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协同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链接一:
一对老夫妻依靠侍弄葡萄园过日子。他们对独生子疼爱无比,但渐渐长大的独生子只知道吃喝玩乐、挥金如土,从来不懂得侍奉双亲,更不用说营业谋生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跟前,叮嘱说:“孩子,我在葡萄架四周埋了一千两银子,我死后,你把它刨出来。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伤到葡萄根。”为了得到那笔遗产,小伙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小心地翻动葡萄园里的土地,不知疲倦。直到秋收的季节到来时,他刨完了最后一架葡萄,一锭银子都没有找到,却收获了满架的葡萄。他终于体会到父亲遗嘱的用意。这是一个世代流传的“浪子回头”主题民间故事,体现父母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子女人生发展的积极引导以及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支持作用。从中华民间故事中撷取和阐释父母教导步入歧途的子女改过自新的主题,我们发现,对现代的父母及被教育的青少年来说是可资借鉴的民间智慧。
(选自《从“浪子回头”故事谈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
链接二: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形式除了对一些老人还有些许吸引力外,已难觅年轻听众的身影。但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仍延续着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比如,在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支持下,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了发展,当地的“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不仅讲述口口相传的传统民间故事,还包括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生活的新故事。不仅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人们讲故事、听故事的习惯,从而促进了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下,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如今逐渐“网络化、虚拟化”,民间故事的讲述空间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转移了阵地。而且对民间故事的保护也应该转换思路,讲故事并非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故事的唯一形式,利用民间故事的内容对其进行新的艺术表达,从而形成其现代价值的转化,如改变成电影、动漫等,这类保护方式应该被推行和提倡。
(摘自网络《如何传承保护民间古诗》)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使听故事的传统得到发展,也促进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与创新。
B.“浪子回头”故事中小伙子体会父亲遗嘱用意,积极地翻动葡萄园的土地,收获满架葡萄。
C.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使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逐渐“网络化、虚拟化”。
D.中华民间故事体裁多样,精彩而且数量众多,积淀传统文化又包含各种知识与道德观念。
【2】对上述材料关于“中华民间故事”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间故事因历史家不愿搜集,传承方式单一,商人因利推出西方童话而“失落”。
B.中华民间故事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且价值丰富,应该想办法传承。
C.中华民间故事的传承己经非常迫切,因为这与国家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
D.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专家、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勠力同心。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美国迪斯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
也赢得了口碑和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4】“打捞‘失落’的中华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画 痴
刘怀远
钱先生贫困,宋乡绅富奢,二人家境差距极大,却是画友。
宋乡绅隔三岔五请钱先生来家小酌;钱先生呢,叫吃就吃,叫喝就喝,抡起筷子冷着脸,绝不寒暄,吃罢饭抹嘴便走,也绝无回请。每次饭前,二人都会站到画案前,钱先生抱着双臂看宋乡绅写字作画,嘴却不闲,批评挖苦不绝于耳,直到上桌的酒菜把嘴占住。被刻薄奚落了一顿的宋乡绅却如沐春风,笑吟吟地连连点头。过不了几天,又会请来钱先生,依然好酒好菜伺候着,只为两耳灌满批评和奚落。为何宋乡绅乐此不疲?在宋乡绅眼中,不止在苗湖,就是方圆几十里,除了钱先生,再找不到能在书画上这么谈得来的人,特别是能一下点中宋乡绅运笔痛处的人。
一次,二人月下对饮,酒到酣处,宋乡绅说,我的字、画总不长进,皆是因为无古人真迹可摹。钱先生点点头,众目所及都是有形无神的假画赝品,临摹多了,反而害处不浅。宋乡绅说,我独爱董其昌字画,天下都知董其昌的字画被康熙乾隆二帝尽数搜罗入宫,民间哪还得见真品? 钱先生端起一杯老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宋乡绅听出了其中意味,忙施礼道,难怪兄台画风古朴飘逸传神,似得董氏技法,恳请兄台家藏真迹让我一饱眼福!钱先生说,我家徒四壁,隔夜米粮都没有,哪里还有古人字画,我只是这样说说。
自此,夜黑风高时分,宋乡绅灯笼都不提,就去钱先生家转上一圈。到了门前,并不进去,只是悄无声息地朝里偷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宋乡绅黑夜中的眼睛瞪圆了:油灯摇曳出的昏黄中,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钱先生正站在画前,细细品味揣摩。宋乡绅窥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去叩门,里面惊慌地问,谁呀?宋乡绅忙说,年兄,是我。
好一会儿,门才开了,钱先生拦在门口:深夜何事?
宋乡绅说,从此路过,见你没睡,就叩门叨扰,不请我进去喝杯茶?
钱先生极不情愿地让他进去。墙上,已没有了字画。案上,却有墨迹未干的画卷。宋乡绅细细看了,那山,那水,那一叶小舟,那几株松柏,皆丰神独绝,无不如出自董其昌之手。宋乡绅说,年兄,你这是才摹的,快拿出真迹让在下过眼。
钱先生说,拿什么,我不过随手涂鸦而已。
宋乡绅说,我刚在外面都看见了,别再瞒我了。
钱先生顿时口吃起来,祖上有训,绝……不让外人观看。
就让我看上一眼吧。宋乡绅紧紧拉住钱先生的手央求道。
钱先生望望一把胡须的宋乡绅,叹口气说,也罢,你我交好多年,今天就是落个不孝之名,也让您看一眼。
钱先生去净了手,才从柜子里拿出一轴画,慢慢展开。宋乡绅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待要细细品味时,画卷已收起。宋乡绅说,我再好好细品。钱先生说,祖训当头,请兄莫再逼我。
宋乡绅说,年兄守着宝贝饿肚子,不如把画转给我,尽享后半世富贵。钱先生说,即使腹中无过夜米,看上几眼画卷,也如饮甘饴。
第二天一早,宋乡绅又来了,让仆人担着一担金银,和钱先生说,除却田地房屋,这是我全部所有,只求兄台转让画卷。钱先生说,谢谢抬举,恕难从命。
兄台不想过富庶日子?钱先生微微一笑:画轴在手,朝看彩云,暮伴明月,别无他求。
隔一日,宋乡绅又请钱先生去饮酒,钱先生一口拒绝。
过几日,钱先生出去访友,回来后家中零乱,每个角落都被翻动,而家里却没有少什么。钱先生偷偷查看后,心方落地。
又过几日,天上掉下大喜事,媒婆来提亲,要把宋乡绅的姑娘说给钱先生的儿子。钱先生的儿子二十多岁了,因为家贫从没有媒人登过门。不想,钱先生却一口回绝,竟说儿子还小。
半年后,宋家送了信来,说宋乡绅生命垂危,要见钱先生一面。钱先生无奈地一笑,沉思片刻,从带虫的米缸里扒出一轴画放进袖筒,跟上来人去了宋家。
宋乡绅面色灰槁,说话有气无力,拉住钱先生掉下眼泪:兄台,我命休矣。临终前,我只想细细品读董其昌真迹一晚,望兄台体恤将死之人。
临来时,我已想到你病症的根源。钱先生掏出画轴,递给宋乡绅说,但请兄台爱惜,并望兄台早日康复。不过,明早日出之时,我来取画。
第二天天刚放亮,钱先生来到宋家。宋家大门洞开,正屋中央摆放着半担金银,却无一人。钱先生一直等到月亮升起,也不见宋家人回来。
钱先生长叹一声,这个画痴呀,把什么都舍弃了。
他把宋乡绅的门锁好,依然回到自己的茅屋。
宋乡绅从此杳无音讯。而钱先生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呆,品画。只不过每次他都像做贼一样,仔细观察四周后,才净手焚香,从隐秘处拿出一轴古画,静心研习。寂寞中的他有时也想,宋乡绅会携了画带着一家老小去哪里呢?这个宋乡绅啊,只知我是丹青高手,却不知我也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呐!
(原载《北方文学》)
【1】画是小说的线索,为了求得此画。宋乡坤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为此做了哪些事?每件事的结果如何?请简要概括。
【2】“钱先生端起一杯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请结合故事情节,说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这句话的2点含义?
【3】小说结尾划线句子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钱先生既是丹青高手,又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却依然清贫,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5】小说结尾两位画友最终各奔东西,你认为作者创作此小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3. 作文 详细信息
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刘墉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道:“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阳光的孩子,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考:但是你也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痛苦、烦恼......”每个人都会历经痛苦,它在某个时候给你沉重的打击,让你看清自己,但生活的趣味,往往源自于这些苦。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以“苦的趣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