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半年中考模拟完整试卷(2019年广东)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侏儒/妇孺 赫然/万恶不赦
B. 贮藏/伫立 惊惶/张皇失措
C. 稽首/滑稽 枭鸟/袅袅云烟
D. 真谛/取缔 寒噤/忍俊不禁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烂漫 心无旁骛 阴庇 侍才放旷
B. 凛洌 断壁残垣 怪涎 骇人听闻
C. 狼藉 长吁短叹 磐石 毛骨悚然
D. 塌败 潜心贯注 决别 气息奄奄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复兴丝绸之路,皆在重启、强化其联通作用,搭建起一座地区间便捷沟通的桥梁。在2015年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政策_______、设施______、贸易________、 资金_________与民心________构成了合作的主要内容。促进区域高校合作与资源流动配置,“五通”是关键。
A. 沟通 融通 畅通 联通 相通
B. 相通 联通 融通 畅通 沟通
C. 相通 沟通 畅通 融通 联通
D. 沟通 联通 畅通 融通 相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络消费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更重塑了人们的消费心理。
B. 人们希望庙会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回归,重现昔日节日的热闹场景与文化盛况。
C.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商都”的原因,是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浪潮中都能走在全国先列。
D. 新华网承办的“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风活动在广州于11月22日启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 )
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6.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天宫二号”入选美《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
①光明日报12月1日电(记者张蕾)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6年度世界25项最佳发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位列其中。这也是该榜单中首次出现来自中国的航天器产品。
②《时代》周刊给出的评语为:“和国际空间站(ISS)相比,‘天宫二号’的确没那么显眼。但是,国际空间站是15个国家合作建立的,其中还包括美俄这样的航天强国,而‘天宫二号’是由中国独立研发的,并且这距离中国第一次把人送上太空仅仅十余年。”
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9月15日成功发射,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1)梳理这则消息中报道的“天宫二号”大事,完成填空。
“天宫二号”大事记
2016年9月15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报总编文迪打算把这则消息摘录到第一期校报上去,她还计划增加一条“相关链接”。以下哪一条不适合链接在此?请简述理由。
A.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飞船自动对接成功。
B. 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
C. 据报道,“天宫二号”计划完成的各类试验项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
D. 2016年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在“天宫二号”测试电磁引擎。
选择: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
E.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F.不宜妄自菲薄,引瑜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题只选4题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②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⑥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3)根据下图提供的有关信息,将恰当的诗句填入空格中。

①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②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③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④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2)泉而茗者(《满井游记》)
(3)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4)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B. 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吝情去留
C. 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D.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当是时
【2】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 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 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 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对联”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1月17日,央视网与国家图书馆、中国楹联学会共同发起鸡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三天时间内征集到原创春联2万多副。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首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摘自互联网)
(话题溯源)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就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
(话题现状)
近些年来,写对联、贴春联的人明显少了,因而有人担心对联文化将会逐渐衰落。如今,写对联已成为过去式,春联纸无处可寻,写对联的人也纷纷老矣。人们不再习惯于写对联,而是到超市、集市上去买对联。春联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商家年年只卖“大路货”,鲜有个性化春联。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正在悄然改变,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有新闻报道指出,单元楼住户权20%贴春联,在“键盘时代”,能够自创、自书春联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一、你家过年对联的来源

二、你对对联知识了解多少?(分为“十分了解、一般了解、几乎不了解”)

三、日常生活中你会创作吗?

四、你认为目前学生不了解对联的原因是什么?

(各方声音)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对联是传统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播文化、鼓舞士气,作用大,影响广。这种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是不断沉淀,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结果,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结果。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包括对联文化在内。通过对联文化教育人民、鼓励人民、激励人民能够在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教师崔伟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常用到对联,语文课本也增加了对联知识,就连春晚也推出对联。然而现在对联文化存在断层现象,热爱对联文化的人都是五十岁以上年长的人,中青年人很少,他希望通过在学校推广对联文化,让孩子了解并喜欢对联文化,成为对两文化的传承者。
(摘自互联网)
(精选案例)
“执政为民众志成城描绘宏伟蓝图,依法治市深化改革建设幸福商洛。”今年元旦过后,经过市政府的人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幅大气磅礴的对联。创作这幅对联的人是商州城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叫刘心诚。几十年来,老人醉心于对联,把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心得,结合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编写成了一幅幅朗朗上口的对联,以此传承古老的对联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摘自《商洛日报》2015年2月12日)
(新闻现场)
石碁镇中心小学引导学生学对联、赏对联、写对联。石碁镇每月一联活动中,总有一群小学生参加,他们来自石碁镇中心小学,别看年纪小,却已是十足的小联迷,他们的作品不仅在石碁镇每月一联活动中脱颖而出,还有多幅作品被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采纳并刊登。
(摘自《番禹日报》2015年5月17日,有删改)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对联是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了解对联,不会创作对联。
C. 对联文化的传承,关键还是在教育,在学校。
D. 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包括对联文化。
【2】下列关于材料中“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小学生学习对联,能成为对联文化的传承者,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B. 对联文化能教育人、鼓励人、激励人在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C. 可从对联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学习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
D. 对联是传统习俗的一种,能传播文化、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却不属于传统文化。
【3】下面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对对联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觉得对联知识枯燥无味,所以对对联不感兴趣。
B. 春联实现工业化生产后,人们选择到超市、集市上去买对联,鲜有自创、自书春联。
C.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联这种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已悄然改变,现在已淡出我们的生活。
D. 近年来,由于对联文化的逐渐衰落,人们不再习惯于自己写对联,所以春联纸无处可寻。
【4】请从内容方面对(精选案例)中的对联“执政为民民众志成城描绘宏伟蓝图,依法治市深化改革建设幸福商洛”做简要赏析。
【5】就激发学生学习对联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两点建议。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①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⑪最近我和朋友在黄昏时走过大汉溪畔,他感慨地说:“我从前时常陪伴母亲到溪畔洗衣,那里的大汉溪还清澈见底,鱼虾满布,现在却变成了这样子,真是不可想象的。到现在我还时常恍惚听见母亲捣衣的声音。”朋友言下之意,是当年在大汉溪畔的岁月,包括溪水、远山、母亲的背景、捣衣的粗杵声,都是非常美丽的。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已失去了母亲,没有母亲的大汉溪失去了昔日之美。我对朋友说:“其实,你抬起头来,暂时隐藏你的记忆,你会看见大汉溪还是非常美的,夕阳、彩霞、水草、卵石、鸭群,还有偶尔飞来的白鹭鸶,无一不美。”朋友听了沉默不语,我问说:“如果你的母亲还在,你希望她继续来溪边捣衣,还是在家里用洗衣机洗衣服?”朋友笑了。
⑫是的,记忆是记忆,现实是现实,以记忆来判断现实,或以现实来观察记忆,都容易令我们陷入无味的感伤。
……
⑬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①“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⑦段中加点词“梦”的含义。
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2】第④段中:“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3】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
【5】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节选自普里希文《林中小溪》)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记忆的版图》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现实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并承担这种改变。其实,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都要自己承担。
请结合你身边的示例,以“承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④不得抄袭《记忆的版图》一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