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九年级语文月考测验(2019年上学期)免费检测试卷

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 制:规模
B. 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C. 连月不开 开:打开
D. 去国怀乡 去:离开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B. 或异二者之为(或:有的人)
C. 不以物喜(物:外物、外界环境)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指朝廷)
【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的是( )
A.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朝晖夕阴(日光)
B.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降职)|百废具兴(兴办)
C. 南极潇湘(到达)|薄暮冥冥(跟“厚”相对)
D.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
B.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属予作文以记之
D. 感极而悲者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中的“谪守”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B.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C.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 连绵的凄楚景象。
D.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6】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去国怀乡:国家 B. 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C. 宠辱偕忘:一起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B.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C. 先天下之忧而忧(首先)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不以善小而不为
B. 先天下之忧而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其必曰|其如土石何
D. 然则何时而乐耶|临溪而渔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滕子京是他的朋友。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慰勉规箴之意。
B. 本文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 文章三、四段描写出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种不同的景象,表现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心情,这就是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手法。
D. 结尾以反问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认为只有滕子京与自己志同道合,因为他被贬谪到巴陵郡,所以作者说:“没有这种人和我在一起了”。
2.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
B.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C. 树林阴翳(翳:遮盖)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一个乐:以……为乐)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在乎山水之间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至于负者歌于途|晦明变化者
D. 醒能述以文者|以残年余力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醉”是表象,“乐”为实质,“醉”“乐”统一,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
B. 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融合,卒章显志。
C. 本文写景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骈散结合,参差多变。
D. 文中多用“也”字结句,贯通全篇,灵动之中有赘烦之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 云归而岩穴暝|水落而石出者
C.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D. 在乎山水之间也|宜乎众矣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朝而往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 其:醉能同其乐|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 之:四时之景不同|名之者谁
D. 于:负者歌于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 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 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 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 节奏感强。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时之景不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C. 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 醉能同其乐|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B. 本文以“乐”字贯穿,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图景。
C. “太守醉也”,体现了作者既为山间美景而陶醉,又为自己能与民同乐而陶醉。
D. 文章语言特色鲜明,骈句散句相结合,既整齐又富有变化,读来音调铿锵。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凇沆砀:冰花
B. 湖中人鸟声俱绝:极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B. 人不知而不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D. 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是唐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
B.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C. 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 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 冰雪世界中, 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梯米的深沉感慨。
D. 文章情感复杂,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 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4】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B. 上下一白 (一:全,都)
C. 焉得更有此人(更:更加)
D. 客此 (客:客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是:这)
B. 惟长堤一痕(惟:只有)
C. 强饮三大白(白:白水)
D. 及下船(及:等到)
【6】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 潭西南而望 B. 杂然而前陈者 C. 乃记之而去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C. 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 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了作者自己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是晚上十点左右。
C. 本文白描写景,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作者雅趣相互映照,深化意境。
D.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连用三个一字,与 “上下一白”相互照应,同时这些小到极点的“痕”“点”“芥”“粒”镶嵌在“上下一白”的天地中,更衬得雪景广阔无垠。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名句默写
1)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___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_____。

2)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_。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6)但愿人长久,_____。
5. 作文 详细信息
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仔细审题,用心构思;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