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是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它建立于(   )
A. 907年    B. 960年    C. 916年    D. 1038年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人”指的是(  )

A.寇准          B.赵匡胤
C.岳飞           D.赵构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辽    B. 北宋    C. 南宋    D. 金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是为了(  )
A. 防止武将专权    B. 强干弱枝    C. 加强禁军    D. 使其互相牵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    B. 设参加政事为副相
C.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D. 设转运使管理财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 开创进士科
C.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B.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名额
D. 武将带兵打仗也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 统一文字    B. 独尊儒术    C. 创立科举    D. 重文轻武
1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请回答:
(1)他们在讨论什么?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3)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1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一一《文献通考》
材料三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捺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一一《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材料四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具体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