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二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在线测验(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表示化学过程的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BaSO4投入水中后建立的沉淀溶解平衡:BaSO4 Ba2++SO42-
B. 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A13++A1O2-+3H2O2Al(OH)3↓
C. HCO3-的电离:HCO3-+H2OCO32-+H3O+
D. Na2SO3的水解:SO32-+2H2OH2SO3+2OH-
【答案】C
【解析】选项A的平衡应该标注各物质的状态,即为:BaSO4(s) Ba2+(aq)+SO42-(aq),选项A错误。选项B的电荷不守恒,应该为A13++3A1O2-+6H2O4Al(OH)3↓,选项B错误。将选项C的方程式两边各去掉一个水分子,即得到:HCO3-CO32-+H+,表示的是碳酸氢根的电离,选项C正确。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应该分步进行,选项D错误。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7
【题文】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生石灰可作食品速热剂是利用原电池原理
B. 泡沫灭火器是运用双水解原理产生CO2
C. 铝盐可作净水剂是利用铝离子水解产生胶体
D. 将煤气中毒的人移到通风处,是运用平衡理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数据不一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A. 盐类水解常数Kh B.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
C. 化学平衡常数K D. 水的离子积Kw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时,纯水中存在的平衡:H2O H+ +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 加入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平衡逆向移动,Kw变小
D. 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 铜板上的铁铆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 3e- = Fe3+,继而形成铁锈
C. 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D. 合金的熔点高于它的任何一种金属成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微粒是
A. H+ B. 26M3+ C. D.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常温下,将浓度为0.1mol/L NaF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OH-) B. c(Na+)
C. D. c(HF) / c(F-)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中,c(NH)最小的是
A. NH3?H2O B. NH4Cl C. CH3COONH4 D. NH4Al(SO4)2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由水电离产生的[H+]= 10-13mol/L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Cu2+、NO3-、CH3COO- B. K+、Na+、Cl-、SO42-
C. K+、CO32-、NO3-、[Al(OH)4]- D. Na+、Fe2+、NO3-、Cl-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H>0。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CO物质的量分数增大的是
A. 恒容下通入He B. 恒容下增大COCl2浓度 C. 升温 D. 加催化剂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固体是溶质本身的是
A. CuSO4 B. NaHCO3 C. KMnO4 D. FeCl3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种新型的“锂-呼吸CO2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利用该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C.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O2 + 2e- = C2O42-
D. 每生成10.2g Li2C2O4,有0.2mol Li+从正极迁移至负极
【答案】D
【解析】A、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B、由图可知,CO2转化为C2O42-,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B正确;C、CO2→C2O42-,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则CO2在正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2CO2 +2e-=C2O42-,故C正确;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
【题型】单选题
【结束】
27
【题文】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括号内的纯净物,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 AgNO3[AgNO3] B. NaOH[NaOH] C. KCl[H2O] D. CuSO4[CuO]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 CO2(g)+N2(g) △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图1)及能量变化过程(图2)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H1=△H+△H2
B.由图2可知△H =-226 kJ/mol
C.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2+
D.由图2可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 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 === H2↑+2OH?
B. 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
C. 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
D. 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正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墨电极上产生H2,则石墨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故A正确;B、Li和有机电解质不反应,而Li和水反应,若Li和水接触,会有部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所以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换区域,故B正确;C、该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并且反应产物是氢气,能提供氢能源,故C正确;D、金属锂是负极,故D错误。故选D。
【题型】单选题
【结束】
26
【题文】一种新型的“锂-呼吸CO2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利用该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C.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O2 + 2e- = C2O42-
D. 每生成10.2g Li2C2O4,有0.2mol Li+从正极迁移至负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图示四个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装置甲是可以在铁钉上镀铜的装置
B. 装置乙若为电解精炼铜装置,则X电极为精铜
C. 装置丙的a端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 装置丁可用于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酸溶液的pH为2.3
B. 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此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 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 =?38.6kJ/mol
D. 一定条件下2SO2(g)+O2(g) 2SO3(g)? △H1 ,2SO2(g)+O2(g) 2SO3(l)? △H2 则△H1>△H2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HA和HB分别与0.10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混合后的溶液

加入的酸

酸的浓度/(mol?L-1)

混合后溶液的pH

HA

0.10

8.7

HB

0.12

2

 
 
A. HA是强酸,HB是弱酸
B. 溶液①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A-)>c(Na+)>c(OH-)>c(H+)
C. 溶液②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Na+)+c(H+)+c(B-)=0.12 mol?L-1
D. 升高温度,溶液②中增大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情况如图a、图b所示。图a表示恒温条件下c(NO2)的变化情况,图b表示恒压条件下,平衡体系中N2O4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实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a 图b
A. 图a 中,A1→A2变化的原因一定是充入了NO2
B. 图b中,E点对应状态中,v(正)> v(逆)
C. 图b中,E→A所需的时间为x,D→C所需时间为y,则x < y
D. 依据图b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H>0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向20 mL 0.5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混合溶液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A点
B. 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点
C. 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CH3COO-)=c(Na+)
D. 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CH3COO-)>c(OH-)>c(H+)
19.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化学反应原理在生活及工业中运用广泛。
(1)氮氧化物排放是形成臭氧层空洞重要成因之一,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原理为:i. NO+O3NO2+O2 K1 ii. NO2+ONO+O2 K2
则反应O3+O2O2 的平衡常数K=_____(用K1、K2表示)。NO在该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
(2)N2H4是火箭发射的助燃剂。N2H4与氨气相似,溶于水生成弱碱N2H4?H2O,写出N2H4?H2O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t ℃时,KW=1×10-13,则t ℃_______25℃(填“>”、“<”或“=”)。在t ℃时将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________。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两种方法:

方法Ⅰ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Ⅱ

电解法的反应为2Cu+H2O  Cu2O+H2↑

 
(1)已知:2Cu(s) + 1/2 O2(g) = Cu2O(s)? △H = -169KJ/mol
C(s) +1/2 O2(g) = CO(g)? △H= -110.5kJ/mol
Cu(s) + 1/2 O2(g) = CuO(s)? △H = -157kJ/mol
则方法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方法Ⅱ采用肼(N2H4)燃料电池为电源,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c(OH-)制备纳米Cu2O,其装置如图甲、乙。
?
图甲 图乙
①上述装置中D电极应连接肼燃料电池的_______极(填“A”或“B”),该电解池中离子交换膜为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
②该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肼燃料电池中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反应生成14.4 g Cu2O时,至少需要肼______mol。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亚硝酸(HNO2)为一元弱酸,其性质与硝酸相似。已知:298K时,四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如下表。

 

HNO2

NH3?H2O

H2CO3

H2SO3

K(mol?L-1)-2

5.1×10-4

1.8×10-5

Ka1=4.2×10-7
Ka2=5.61×10-11

Ka1=1.3×10?2
Ka2=6.3×10?8

 
(1)下列不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_____。
A.常温下0.1 mol?L-1 NaNO2溶液的pH>7
B.用一定浓度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C.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NO2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HNO2放出的氢气较多
D.常温下,0.1mol?L-1 HNO2溶液的pH=2.3?
(2)298K时,将10mL 0.1mol?L-1的亚硝酸溶液与10mL 0.1mol?L-1氨水混合,所得溶液为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pH=2的HNO2、HCl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变化如右图所示,判断曲线I对应的溶液为_______(填化学式)。图中a、b、c三点对应溶液的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用a、b、c表示,下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4)依据提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求298K时,NaHSO3溶液中HSO3-水解平衡常数Kh =____;由此可判断HSO3-水解程度______电离程度(填“>”、“<”或“=”)。
②H 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298K时,向含有2mol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mol的HNO2后,则溶液中CO32-、HCO3-和NO2-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是_______。

2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用活性炭还原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 N2(g)+CO2(g)。
(1)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在2L恒容密闭器中加入足量C与NO发生反应,所得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NO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mol

1

700

0.40

0.09

2

800

0.24

0.08

 
①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
C.容器内压强恒定 D.2v正(NO)= v逆(N2)
(3)700℃时,若向2L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CO2发生反应:N2(g)+CO2(g)C(s)+2NO(g) ;其中N2、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0~10 min内的CO2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_。
②图中A点v(正)___v(逆)(填“>”、“<”或“=”)。
③第10 min时,外界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
A.加催化剂 B.增大C的物质的量
C.减小CO2的物质的量 D.升温 E.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