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吉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下列分子中的官能团相同的是(  )

  ④ C2H5OH

A②            B④            C③        D

2. 详细信息

(1)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写字母),填在横线上。

CH3CH2CH2COOH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醚 E.酚 F.醛

G.羧酸 H.芳香烃 I.酯 J.卤代烃 K.醇

(2)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写字母),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

3. 详细信息

下列有机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

A2,3,3—三甲基丁烷             B2—乙基戊烷

C2—甲基—3—丁烯             D3—甲基—1,3—戊二烯

4. 详细信息

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甲苯):分馏           ②KCl(AlCl3):氨水,过滤

():酒精,萃取分液    ④乙酸乙酯(乙酸):乙醇和浓硫酸

⑤CO2(SO2):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A①②③           B①⑤           C②④            D③④⑤

5. 详细信息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 其氢原子个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6. 详细信息

关于异丙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

7. 详细信息

下列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7种的是(不考虑立体异构)(  

A.丁醇            B.丁烯              C.一氯戊烷               D.己烷

8. 详细信息

有关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乙烯通入溴水中、苯与溴水混合,两种情况下溴水层都褪色,且原理相同

B.有机物   的分子式为C6H10Br2

CCH2CH2 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可发生加成反应

D.通过乙烷与少量的Cl2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取较纯净的CH3CH2Cl

9. 详细信息

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是常用的有机物提纯方法

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

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10. 详细信息

A、B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   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

11. 详细信息

物质分子中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A8   B9   C10   D11

12. 详细信息

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乙烯;⑧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④⑥⑦⑧  C.①④⑥⑦  D.②③⑤⑧

13.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烯的分子式:C2H4

C.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D.甲醛的电子式:

14.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B.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C.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D78 g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A

15. 详细信息

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3H6O3

D.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

16. 详细信息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17. 详细信息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CH3Cl B C   D

18. 详细信息

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溶液,加热,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热的NaOH醇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19. 详细信息

CH3CH3→CH3CH2Cl→CH2=CH2→CH3CH2OH的转化过程中,经过的反应是(  )

A.取代消去加成 B.裂解取代消去

C.取代消去水解 D.取代加成氧化

20. 详细信息

下列事实能说明苯分子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的是(   )

①苯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②苯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发生反应

④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详细信息

25℃ 101kPa 时,丙烷、乙烯和丁烯组成的混合烃 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 80 mL,则原混合烃中乙烯的体积分数为(   

A. 75%      B. 5O%      C. 25%     D. 12.5%

22. 详细信息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E中收集90 ℃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 ℃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 ℃,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23. 详细信息

电炉加热时用纯O2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1A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所取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准确称取1.38 g样品,经充分反应后,D管质量增加1.62gE管质量增加2.64g,则该样品的实验式(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

5)要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还要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经测定其蒸气密度为2.054 g·L-1(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6)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4. 详细信息

以乙炔为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下图所示是有关合成路线图:

已知反应:nCH2=CH—CH=CH2 CH2—CH=CH—CH2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