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某个国际组织的文件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运输、使用等全部法令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国内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

A.目的在于减少贸易壁垒             B.不利于实现贸易自由化

C.最早是由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       D.对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利无害的

2. 详细信息

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从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月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3. 详细信息

1933年《东方杂志》记载:“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这说明了当时

A.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B.苏联成功渡过了经济危机

C.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最佳选择           D.计划经济对中国具有吸引力

4. 详细信息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

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               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

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               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

 

5. 详细信息

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

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6. 详细信息

现今,一台DELL笔记本电脑是由美国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两个设计队伍联合设计,其主要零部件,如CPU、内存、显卡、风扇和主板等,来自于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菲律宾、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

A. 各国的生产能力基本一致    B. 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C. 全球化加据了各国的竞争    D.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被动

7. 详细信息

二战后,几乎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这表明

A.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

B.自由竞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C.实行高福利是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动力

D.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祸首

8.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

9. 详细信息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材料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10. 详细信息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      ①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②股票分散化  ③完善福利制度   ④推行计划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1. 详细信息

关于西欧共同体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前身曾是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共体还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欧共体始终为美国马首是瞻     

④欧共体间建立关税同盟和欧洲货币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3. 详细信息

2014115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宣言再次重申,消除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贸易保护和限制措施。下列不能为该规定提供政策支持的是

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汉城宣言》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罗马条约》

14. 详细信息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15. 详细信息

阅读《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这表明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项目

1918

1929

1930

1934

1937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计

14.9

33.6

87.4

99.1

①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④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17. 详细信息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18. 详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但不包括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上海合作组织

19. 详细信息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某一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民间婚礼:“新郎高冠峨峨履声,在前面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注:即长辫)犹在,红绿辫线,坠落及地。又有所谓陪宾者,新郎之护卫也,多亲友任之,通常四人。此四人中,有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清朝末年    B.20世纪40年代     C.民国初年    D.20世纪50年代

20. 详细信息

.《上海乡土志》中记载:“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人。”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    

①西式建筑  ②近代邮电事业  ③外来宗教  ④西餐、西式服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实现了对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的操纵

B.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C.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格局的走向多极化

22. 详细信息

.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由此可见,该组织

A.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B.推动了欧洲国家一体化

C.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3. 详细信息

有关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24. 详细信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基金是

A、由美国单独认缴资金           B、由资本主义国家认缴资金

C、由成员国认缴资金             D、由西欧国家认缴资金

25. 详细信息

读图1和图2,作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它们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B.记录的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C.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见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26. 详细信息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 详细信息

罗斯福在1932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28. 详细信息

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29.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D.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30. 详细信息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31.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

32. 详细信息

20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