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中考真题

1. 详细信息

2011101,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2. 详细信息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 详细信息

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是
天理人欲对立起       ②关注了人的自然需求,注重道德伦理
有利于调节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

4. 详细信息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5. 详细信息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6. 详细信息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7. 详细信息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 详细信息

《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圈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9. 详细信息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开议院          D.“德先生”和“赛先生”

10. 详细信息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11. 详细信息

右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B.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C.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D.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12. 详细信息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3.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 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14. 详细信息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5. 详细信息

2012616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五号”

16.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17. 详细信息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新的曙光

C.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18. 详细信息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19. 详细信息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摆脱宗教的束缚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20. 详细信息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 详细信息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文明对话的过程。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 “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美德由教育而”。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主题三 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也包括器的,但是后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西学中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4)指出材料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3分)

5)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分)

22. 详细信息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4分)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2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2分)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 详细信息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3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1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1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1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4)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25. 详细信息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3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2分)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1分)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