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海浪发电造福人类||||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完成下题。 海浪发电 造福人类   (《经济日报》2006年10月30日报道)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挑战。为了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节流开源。除了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外,海浪发电正在蓬勃兴起,并逐步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一种新能源。   今年秋天,位于葡萄牙北部大西洋距海岸5000米的海浪发电站将并入商业供电网。它吾々发电设备由爱尔兰大洋电力公司研制,主体是4根30米长、相互连接的圆管。圆管随着海浪的起伏而升降,圆管接合部的活塞跟着作用,带动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据称,这一电站将能产生2250千瓦的电能,可以满足1500个家庭的用电需求。葡萄牙政府已确定将海浪电定价为每度22欧分,5年之后将拥有5个商业海浪发电站。   海洋占地球表面71%的面积。   “无风三尺浪”,潮起潮落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海洋的潮汐、波浪、深海与浅海的温差都可以用来发电,而海浪电能是一种不产生任何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科学家估算,如果将全球可利用的海浪能转换成电能,可产生数万亿千瓦的电能。据地质学家估计,去年印度洋发生的海啸,其释放出来的能量超过了二战中使用的爆炸物的总和。   将海浪动能转换成电能,源源不断地向人类供电,是人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早在上世纪之初,法国发明家就开始寻求利用海浪发电的方法。日本后来居上,1964年首次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浪发电供电的航标灯,尽管电能只有60瓦,但是开创了人类利用海浪电能的新纪元。上世纪70年代末,又研制了大型海浪能发电船,能够生产出100千瓦至150千瓦的电能。1985年,海岸线长2.1万公里的挪威在托夫特斯塔林建造了500千瓦的海浪电站,此后又在印尼和澳大利亚建设此类电站。1992年,英国建成了一座发电能力为75千瓦的海浪发电站,2003年又将奥克尼群岛的海域作为海浪发电的试验场,并完成了最高功率达2兆瓦的波电设备研究。芬兰、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国家也开始研究海浪发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些大型能源跨国公司也对海浪发电具有浓厚的兴趣。   联合国在1992年把海浪发电列在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首位,正是出于海浪开发利用的乐观前景。海浪发电装置层出不穷,至今世界有近万座,但发电能力相对较小。   为了发展海洋能源,欧盟已成立了一个包括12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在内的促进海洋能源行动联盟。该联盟报告认为,欧洲的大西洋海岸拥有巨大的能源潜力,海浪发电可以达到300千兆瓦,相当于250个至300个核电站的发电量。随着研究和开发的深入,海浪发电正在从小型化走向中、大型化,由试验阶段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但是,海浪发电还面临一些技术难题。海浪反复无常,千变万化,如何使发电设备能够经久耐用,常年运转,这是首当其冲的难题。其次,海浪发电站建设成本较高,要形成规模,实现群体化,尚须时日。然而,可以相信,人类完全能够凭借其聪明才智,在不远的将来逐步使波涛汹涌的海浪造福于人类。 (1) 对“海浪发电”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海浪发电利用的是海浪能,而海浪能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一样,都是区别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新兴能源。 B. 海浪发电正在兴起之中,并逐步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一种新能源。 C. 设想中的海浪发电的基本原理是:海浪推动漂浮物(比如圆管)的升降,漂浮物上连接的活塞跟着作用,带动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 D. 深海和浅海的温差也可以用来发电。 (2) 对文中所说的海洋潜能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基本上还是占地球表面29%的陆地上的,而占地球表面7l%的海洋中的能源我们才开始利用,潜力不可估量。 B. “无风三尺浪”是说海洋潜能的不稳定性,这一点需要注意防范。 C. 海洋电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它还不会产生污染,这本身也是一种潜能。 D. 有科学家估算,如果将全球可利用的海浪能转换成电能,可产生数万亿千瓦的电能。只是对同一时间的海浪能而言的,对于将来而言,可产生的电能是目前无法用数字表示的。 (3) 对“将海浪动能转换成电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是人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而日本成了这个理想的最早实践者。 B. 现在已有海浪发电设施的国家已由日本扩大到挪威、印尼、澳大利亚、英国、芬兰、丹麦、加拿大、美国等。 C. 虽然海洋发电能力无穷,但目前发电能力还很小,实现理想的路还很长。 D. 海浪发电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海浪的反复无常和运营成本高。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