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B.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答案:A 古文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②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③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④有不至。(节选自《新序》)[注]①稷:人名 ②傲:轻视。 ③庸:岂、又。 ④靡:没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2)后值倾覆(_______)(3)一日三至不得见也(______)(4)亦轻其士(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3】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填空。(1)正如文段(二)齐桓公所认为的那样:有才能的人往往清高而“傲爵禄”,文段(一)中诸葛亮在表明心志时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二)画线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中的“下”字的意思可以用文段(一)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说。【4】从以上两个文段来看,刘备和齐桓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个文段各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