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改立国君。) B .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 C .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 .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一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的共同之处。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