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填空。

  1. (1) 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2.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5)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 (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2.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 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 .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 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3. 单选题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A . ②④③①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③④②
4.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那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也算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B .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 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 .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 . 丽云阿姨急忙走上前,和颜悦色地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5. 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陵(rǎng)     欲(tuí)     邈(xuān)     倚(xǐ) B . 处(quē)      天(lì)      采(wēi)      骑(hòu) C . (tuān)     飞(yuān)    沿(shuò)     发(zhāo) D . (qǐn)      藻(xìng)    东(háo)      然(yān)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月色入

    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④水中藻、荇交横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 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 (4) 文中的“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7.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奔驰    视野    锤炼    坚强不曲 B . 朴质    精华    倦怠    纵横绝荡 C . 开恳    晕圈    虬枝    旁逸斜出 D . 贱视    婆娑    秀颀    妙手偶得
8. 单选题
小刚因为妈妈每天的叮嘱而心烦,与妈妈顶撞起来。作为小刚的好友,你知道后该怎样劝说?请选出下列语言表述不得体的一项(    )
A . 她这是唠叨,你全当没听见,走你的。 B . 你妈妈是为你好,做孩子的就应该体谅啊! C . 你妈妈这样做,是对你的关爱,你要理解她。 D . 你有妈妈在身边叮嘱你,多幸福啊!哪像我,妈妈还不在身边呢!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1) 选文中先后写道“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流出的泪”是指(    )
    A . 伤感愧疚的泪 B . 伤心悲痛的泪 C . 离别忧伤的泪 D . 感激动情的泪
  2. (2) 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 . 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闲顿。 C . 着力刻画父亲的生活方式古板。 D . 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3. (3) 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 . 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 . 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爱子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 . 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 . 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4. (4) 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其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为了刻画、突出父亲的形象。 B . 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 C . 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D . “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对此感受特别深。 E . “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10.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红星照耀中国》

  1. (1) 上述文字中的他是谁?
  2. (2) 关于他,《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介绍了什么事?请另写一件。
  3. (3)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 .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D . 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