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知识点题库

如图, ,以点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 两点;分别以 为圆心,以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以 为端点作射线 ,在射线 上截取线段 ,则射线 上与点 的距离为 的点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0个
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结AC、EC.已知AB=5,DE=1,BD=8,设CD= .

  1. (1)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值
  2. (2) 请问点C满足条件时,AC+CE的值最小,此时最小值为
  3. (3) 根据(2)中的结论,画图并标上数据,求代数式 的最小值.
数轴上到表示数4的点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下列说法中: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多项式 是三次三项式;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正确的有(  )
A . 4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如果∠EOD=38°,则∠COB=

图片_x0020_100015

已知直线 与射线 相交于点 .
  1. (1) 如图, ,射线 平分 ,求 的度数;

  2. (2) 如图, ,射线 的内部,射线 的内部,且 .若射线 使 ,请在图中作出射线 ,并求出 的度数.

如图,在 中, 边上的中线,E是 的中点,过点A作 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 .

  1. (1) 求证: .
  2. (2) 当 时,求证:四边形 是矩形.
如图,∠AFD=∠1,ACDE

  1. (1) 试说明:DFBC
  2. (2) 若∠1=70°,DF平分∠ADE , 求∠B的度数.
(基础知识)
  1. (1) 古希腊七贤之一,著名哲学家泰勒斯(Thales , 公元前6世纪)最早从拼图实践中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但这种发现完全是经验性的,泰勒斯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之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普罗科拉斯等相继给出了基于平行线性质的不同的证明.其中欧几里得利用辅助平行线和延长线,通过一组同位角和内错角证明了该定理.请同学们帮助欧几里得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在 中,

    求证:

    证明:延长线段 至点 ,并过点

    (已作),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平角的定义),

    (等量代换).

  2. (2) (实践运用)如图1,线段 相交于点 ,连结 ,试证明:

    证明:

  3. (3) (变化拓展)

    ①如图2, 分别平分 ,若 ,则 的度数为

    ②如图3,直线 平分 平分 ,若 ,则 的度数为

通过构造恰当的图形,可以对线段长度、图形面积大小等进行比较,直观地得到一些不等关系或最值,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应用.

 

  1. (1) 【理解】
    如图1, ,垂足分别为C、D,E是 的中点,连接 .已知 .

    ①分别求线段 的长(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比较大小:   ▲   (填“<”、“=”或“>”),并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该大小关系.

  2. (2) 【应用】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点M、N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横坐标分别为m、n.设 ,记 .

    ①当 时,   ▲  ;当 时,  ▲  ;

    ②通过归纳猜想,可得l的最小值是  ▲  .请利用图2构造恰当的图形,并说明你的猜想成立.

在直角三角形 中, 平分 于点 平分 于点 相交于点 ,过点 ,过点 于点 .下列结论:① ;② ;③ 平分 ;④ .其中正确的是.

如图,∠ABC的平分线BF与△ABC中∠ACB的相邻外角∠ACG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过F作DF∥BC,交AB于D,交AC于E,若BD=7cm,DE=3cm,求CE的长为cm.

如图,在 中, 边上的高线, 平分 ,且 相交于点F,若 ,求 的度数.

已知:如图, 平分 ,且 .

  1. (1)
  2. (2)
  3. (3) 求 的度数.
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将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分类思想”. 

 例:在数轴上表示数a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求a的值. 

 解:如图,当数a表示的点在﹣2表示的数的左边时,a=﹣2﹣3=﹣5 

 当数a表示的点在﹣2表示的数的右边时,a=﹣2+3=1 

 所以,a=﹣5或1 

 请你仿照以上例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1. (1) 同一平面内已知∠AOB=70°,∠BOC=15°,求∠AOC的度数. 
  2. (2) 已知ab>0,求  +  的值. 
  3. (3) 小明去商店购买笔记本,某笔记本的标价为每本2.5元,商店搞促销:购买该笔记本10本以下(包括10本)按原价出售,购买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50%出售. 

     ①若小明购买x本笔记本,需付款多少元? 

     ②若小明两次购买该笔记本,第二次买的本数是第一次的两倍,费用却只是第一次的1.8倍,这种情况存在吗?如果存在,请求出两次购买的笔记本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尺规作图:已知点A、B、C作直线AB,射线AC,并在AC上求作线段AD,使得.(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 (1) 如图1,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经探究发现∠ACB与∠DCE的和不变.证明过程如下:

    由题可知∠BCE=∠ACD=90°

    ∴∠ACB= +∠BCD.

    ∴∠ACB=90°+∠BCD.

    ∴∠ACB+∠DCE

    =90°+∠BCD+∠DCE

    =90°+∠BCE

    ∵∠BCE=90°,

    ∴∠ACB+∠DCE=

  2. (2) 如图2,若将两个含有60°的三角尺叠放在一起,使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则∠DAB与∠CA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3) 如图3,已知∠AOB=α,∠COD=β(α,β都是锐角),若把它们的顶点O重合在一起,请直接写出∠AOD与∠BOC的数量关系.
已知点P是图形M上的任意点,点Q是图形N上的任意点.

给出规定:如果P,Q两点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我们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N的亲和距离;记作:d(图形M,图形N).特别地,当P,Q两点重合时,d(图形M,图形N)=0

举例说明: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1,点B,C表示的数分别是2与3,那么d(点A,线段BC)=1

根据以上定义完成下列问题:数轴上的点D,点E表示的数分别是x,x+1,点O为原点,

  1. (1) 当x=1时,d(原点O,线段DE)=
  2. (2) 如果d(原点O,线段DE)=3,那么 ;
  3. (3) 数轴上的点F,点G表示的数分别是y,y+4,如果d(线段DE,线段FG)=2,直接写出的值.
如图,甲从 点出发沿北偏东 方向行进至点 ,乙从 点出发沿南偏西 方向行进至点 ,则 等于(  )

A . B . C . D .
如图1,在△ABC中,∠B=36°,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匀速运动至点C停止.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1cm/s,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AP的长度为y(cm),y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AP恰好平分∠BAC时,t的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