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是科学探究 知识点题库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实验探究的(   )
A . 假设 B . 实验 C . 观察 D . 作出结论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根据所学的扦插操作知识,在暑假期间进行了植物枝条的扦插栽培实验。首先,他们按要求选材、整理插穗、插入盆中基质;然后,为了防止扦插枝条的水分散失,便将上述盆放在黑暗处进行栽植,栽培一段时间后,他们再去观察时,发现插枝没有发芽,插枝上的芽体已经腐烂。经该科学兴趣小组讨论发现原实验设计不完善,请你帮助他们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

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植物的扦插培养是否需要充足的光照?

  1. (1) 他们将作出的假设为:

  2. (2) 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选用仪器和材料:健壮的月季花枝条、刀片、两个装有基质的培养盆、遮光布、5‰高锰酸钾溶液;

    ②实验实施过程:

    Ⅰ.用刀片将若干枝条按扦插的要求削好,枝条的伤口处用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杀菌后,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插入标有甲、乙的基质盆中培养;

    Ⅱ.将甲、乙两盆放在除光照条件不同处,其它条件均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其中盆进行遮光,盆进行光照;

    ③实验预测结果:

    记录项目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甲盆发育情况

    无变化

    枝芽萌发

    芽体枯萎

    插枝枯死


    乙盆发育情况

    无变化

    枝芽萌发

    新叶生成

    插枝发育正常

    插枝移栽

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 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1. (1) 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对实验的干扰

  2. (2) 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3. (3)

    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是

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科学探究中,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B . 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余因素均不相同 C . 增加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重要途径 D . 科学探究中,不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五一劳动节期间,很多人到浏阳大围山观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徜徉在花的海洋.人们在欣赏杜鹃花时发现,大围山的杜鹃花比长沙市的杜鹃花的开花时间要晚半个月.为探明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温度会不会使杜鹃花的花期推迟.该兴趣小组将两盆大小、长势相同的杜鹃花分别放在两个其他环境条件一样的适宜环境中,将A盆温度设置在25度,将B盆温度设置在15度,对其进行培养,观察两盆杜鹃花的开花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小组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
  3. (3) 实验步骤中,两盆大小、长势相同的杜鹃花,分别放在两个其他环境条件一样的适宜环境中,这种“一样的适宜环境”除水、肥料、二氧化碳充足外,还应使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
  4. (4) 请指出本实验的一个不足之处:
  5. (5) 本实验可根据来判断温度对杜鹃花的开花有无影响.
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作出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拜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约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①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②【作出假设】:

③【实验方案】:

a.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b.每隔2min统计一次剩余的蝗虫数量,共统计10分钟,并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

④【预期实验结果】:

⑤【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是一种,是生物的结果.

现有6只蟑螂、一只纱罩、木屑、糖和一把剪刀.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蟑螂的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作用.
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 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 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 将它们放入 6 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 312 格,即每片最多结茧 312 粒),7 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 3 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

明亮而不均匀

明亮而均匀

暗而均匀

实验Ⅰ(5 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 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 (1) 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阶段出现的。
  2. (2) 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3. (3) 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
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是否一样呢?为此,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固定在有一定倾斜的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 10 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做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兴趣小组同学改进操作方法后重新做了实验,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73

    80

    73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的震动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酸雨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含量,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某科学小组选择灰藓(一种苔藓植物)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为:①分别配制 pH=5.5、4.0、3.0、2.5等 4 种模拟酸雨,同时准备 pH=7.0 无离子水备用;②选择生长条件相同且长势、大小一致的灰藓 20 株并分成 5 组,每组 4 株;③分别对 5 组灰藓喷施 pH=7.0 的无离子水和配制好的模拟酸雨,上、下午各一次,至灰藓湿润;④5 天后取样检测,并获得了如下数据:

不同 pH 条件下,处理 5 天后,灰藓体内叶绿素含量(mg/g 鲜重):

处理

pH=7.0

pH=5.5

pH=4.0

pH=3.0

pH=2.5

叶绿素含量

0.861

0.875

0.824

0.750

0.661

请你回答:

  1.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该实验中,pH=7.0 的一组主要起作用。
  3. (3)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 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 .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语馨和小娟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 (1) 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语馨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娟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语馨觉得小娟“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2. (2) 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语馨和小娟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接着,语馨和小娟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杠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实验后,她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她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她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ji)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B . 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C . 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D . 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某班在实验室做“观察蜗牛”的实验,第四小组有以下研究过程:

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

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

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   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

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

⑤小明笑着说:看来蜗牛是有听觉的。

  1.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是提出问题,②是得出结论 B . ②是建立假设,③是收集事实与证据 C . ③是设计方案,④是得出结论 D . 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⑤是得出结论
  2. (2) 请指出实验方案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原因。
  3. (3) 他们在实验中选择了用多只蜗牛重复试验的原因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 . 蚯蚓数量 B . 光照条件  C . 温度 D . 土壤
探月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小明看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片后引发了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跟流星的体积、质量、速度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用小球撞击.沙坑的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他找来几个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小球来撞击沙坑。经过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下落高度h/cm

沙坑的深度d/mm

1

10

1.2

50

10.4

2

30

3.5

50

11.6

3

45

3.5

50

13.9

4

10

2.5

50

8.3

5

10

3.5

50

4.0

6

10

3.5

40

2.5

7

10

3.5

30

1.6

  1. (1) 本实验中要控制小球的撞击速度是通过控制小球的来实现的。
  2. (2) 根据2、3、5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有关的初步结论。
  3. (3) 由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体积有关的初步结论。
  4. (4) 以上探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综上所述可知:,在月球表面撞击的月坑就越深。
生物体内的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适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 (1) 将乙鼠的b步骤补充完整
  2. (2) 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3. (3) 假如按照所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0~2.5kg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给每组家兔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的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含3.66%的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1

第二次g/L

49

40

第三次g/L

38

28

  1. (1) 本实验探究的向题是血铅含量对的影响。
  2. (2) 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家兔用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 (3) 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