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声现象 知识点题库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若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米远.
“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辫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山东济南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环节,防治噪声;耳麦接收到的信息是通过传播的.
朱之文,多次身穿大衣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洪基原因重现,技惊四座,而得到“大衣哥”的绰号.我们说他演唱的歌曲与杨洪基原音很相近,主要是说朱之文的歌声与杨洪基的歌声(   )
A . 音色相近 B . 音调相近 C . 频率相近 D . 响度相近
“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速度
在验证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快慢关系时,小明用钢尺接触如图所示的转动齿轮.当齿轮转动变快时,他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变;当齿轮转动变慢时,他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变.(选填“高”或“低”)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 真空不能传声 C .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 . 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 . 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 . 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 . 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在学习声音时的实验情境,其中图A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时的实验情境,同样目的的实验还有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 . 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C .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 .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 (1) 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琴弦;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该选;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她应该选。(填字母代号)
  2. (2)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分析归纳;b实验研究;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你认为小兰完成这次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填字母)
  3. (3) 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在北京举行。十里长街,铁流滚滚,浩荡而来;秋日长空,战机翱翔,傲视苍穹……宏伟的天安门见证着盛大阅兵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庆祝大会举行升国旗仪式时,70响礼炮响彻云霄,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升旗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组成,他们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1. (1) 大阅兵时,解放军战士们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75mm B.75cm C.75dm D.75m

  2. (2) 加油机受油机编队飞行时,轰油-6加油机相对于(选填:“大地”、“受油机”、“游客”)是静止的。
  3. (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传到观众耳中的过程中,只有(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发生了变化。
以下活动中,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 . 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 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 D . 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
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说明(   )
A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声音具有声能 C . 声音能传递信息 D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声语”指的是音调高 B . 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 . 我市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 .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往往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发出声音的不同点是(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频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一种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C .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D . 公路旁写有“禁止鸣笛”标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表中记录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软木

50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0℃)

343

海水(25℃)

1531

氮气(10℃)

343

铜(棒)

3750

氮气(20℃)

349

铁(棒)

5200

A .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 . 介质的温度会影响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 . 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D . 装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在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鼓槌敲击鼓面时,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2. (2) 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 (3) 若实验过程中加大敲鼓的力度,则小明根据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现象,他还可以得出的结论
有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山崖开过来,当它鸣笛后2秒钟听到回声。问:
  1. (1) 2秒钟内声音、汽车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2. (2) 鸣笛处离山崖有多远?
  3. (3) 听到回声处离山崖有多远?(v=340m/s)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大。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