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点题库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下列各项没有关联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B . 秦始皇——推恩令 C . 武则天——科举制 D . 康熙帝——雅克萨之战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    )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铸“五铢钱”    ③修筑万里长城    ④颁布“推恩令”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把下列诗词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进行先后排序,排序结果为(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④②③
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

措施:让还乡务农,将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稳定下来。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包括(    )

A . 丞相 B . 郡守 C . 太尉 D . 御史大夫
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A . 长江和黄河 B . 长江和珠江 C . 长江和淮河 D . 黄河和淮河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

材料二:“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杨宽《战国史》

材料三: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材料四:“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评价了秦始皇的哪一作为?
  2. (2) 材料二中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中的“防胡”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材料三作者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筑长城的?
  4. (4) 材料四中所说的“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什么?材料四又评价了秦始皇的哪一作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 (1) 材料一中的《离骚》是谁的代表作?你能判断出材料一评价的是哪部史学著作吗?
  2. (2) 材料二是谁说的话?他是哪朝人?
  3. (3) 为什么会有人如材料一中那样评价这部史学著作?
  4. (4) 我们知道毛.泽东博览史书、通晓古今。你能说出他学习历史的目的吗?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汉书》

  1. (1) 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2. (2) 请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
  3. (3)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是(  )
A . 四川省 B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C . 陕西省 D . 甘肃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三: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暮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材料一中“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哪一发明改变了材料一所述的状况?东汉时,哪位历史人物对该发明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2. (2) 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一位擅长针灸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名医是谁?写出他为中医发展作出的一项贡献。
  3. (3) 材料三中的佛教发源于古代哪一地区?是通过哪一通道传入中国的?
  4. (4) 结合材料三,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西汉初年经过统治者长期与民“休养生息”,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A . 康乾盛世 B . 光武中兴 C . 文景之治 D . 开元盛世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社会的文明进步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君主权力的强化 D . 封建制度的完善
探究性学习是提升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如图节选自某同学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是(    )

A . 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B .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C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 丞相制度不断完善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大一统” D . “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
A . 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 B . 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 . 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D . 不断巩固和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 12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刺史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丞相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地区、各民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使用畜力是戎狄人的重大发现,华夏族与戎狄杂居,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发明了牛耕,可以说民族交融带来了经济大发展。

——《民族大交融时代》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60年西城传入西汉农作物种类数量图

材料三:西晋以来,大批南下的汉人,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加之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社会相对北方比较稳定,致使江南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

材料四:魏晋时期,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杂居,他们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转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和衣着习惯。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局面?根据材料一,从华夏族与戎狄人交融的史实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写出公元前60年,西汉为加强对西域管辖而设立的管理机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北朝贾思勰总结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编写了哪一部农业书籍?
  4. (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魏时期哪一场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四分析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注意史论结合)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公元前221年

1911年

1949年

A

封建主义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秦朝建立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建立

C

铁器时代开始

蒸汽时代开始

信息时代开始

D

封建统一的王朝建立

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