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点题库

近年来,元旦、除夕“敲钟祈福”渐成我国人民辞旧迎新的一项文化活动,对这一文化特色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人文因素是(    )

A . 儒家文化 B . 佛教信仰 C . 基督教信仰 D . 道教文化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材料中李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 (2) 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 (3) 秦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文化上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以什么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吗?

西汉时,(    )标志着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管辖。

A . 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B . 张骞通西域 C .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 . 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 (1)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2. (2)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4. (4) 据材料四,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 铲形币 B . 刀形币 C . 圆形方孔半两钱 D . 蚁鼻钱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
A . 蔡伦 B . 华佗 C . 甘英 D . 张陵
“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与这一顺口溜相关的统治者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明太祖
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
A . 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 . 出使西域归来 C . 写了《伤寒杂病论》 D . 东渡日本成功
下列有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相关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B . 设置三公,政务交尚书台处理 C . 刘秀即汉光武帝 D . 下令在洛阳建筑佛寺,翻译佛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材料四:据2012年1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孔子学院在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落地生根,并成为“迄今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

  1. (1) 请写出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所起的作用。
  2. (2) 材料二中提及的两件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危害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概括我国在国外大力发展孔子学院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人开始吃上核桃、石榴等食物最早应该在(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北魏
  25年,刘秀称帝,定都。618年.李渊称帝,定都
“先秦诸子,持此议论的即很多。因后世儒术专行,儒家之书,传者独多。故其说见于儒家书中亦独多,尤以《孟子》一书,为深入人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 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 B . 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C . 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D .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B . 秦朝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C . 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D . 秦朝的暴政
唐代诗人章碣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有(    )
A . 秦统一全国的历程和刘邦、项羽起兵反秦 B . 秦朝“焚书坑儡”和刘邦、项羽起兵反秦 C . 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和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 D . 泰朝派兵进攻匈奴和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
农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耕从起始到普及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受社会发展、农业需要、机械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条件已基本具备。因此,它是我国普及牛耕的重要时期,至秦汉以后,牛耕就奠定了它在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水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魏晋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南稻,且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牛耕普及”是在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耕普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2. (2) 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我国经济重心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管理】

材料一

①郡县制度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八股取士    ⑤行省制度

⑥取消中书省,设“三司”    ⑦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⑧设军机处

【人才选拔】

材料二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四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 (1) 从材料一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朝代

    秦朝

    汉朝

    元朝

    明朝

    制度或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5. (5)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如表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有关中国某个大型工程的知识卡片,由此判断,该工程是(   )

修建时间:秦朝

总工程师:秦始皇

工程作用:抵御匈奴

工程起止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故宫 D . 灵渠
某班学生围绕“两汉的兴衰”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作出如下思维导图。请结合此思维导图回答问题。 

 

  1. (1) 结合所学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及东汉灭亡的时间。 
  2. (2) 请结合此思维导图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结合思维导图对每一个局面进行阐述 

     ③从两汉的兴衰你得到什么启示 

     ④语言流畅,字迹清晰,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