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知识点题库

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 . 他遭奸臣谋害 C .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 . 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如图,某初二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一组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图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排列(   )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下列对宋金和议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B . 金对南宋称臣,并割让部分土地 C . 宋每年向金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 D . 金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王
南宋著名的名将岳飞在郾城大战中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贵族政权作战?(  )

A . B . 西夏 C . 北宋 D .
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

A . 杨业 B . 岳飞 C . 文天样 D . 寇准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 (1) 柳公权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

  2. (2) 唐朝时出现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在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

  3. (3) 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重。(   )

  4. (4) 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黄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

请根据下列提示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①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曾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②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他统治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从而促发了唐诗的繁荣──

④他是抗金名将,取得郾城大捷──

⑤他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杯酒释兵权”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 . 宋太祖 B . 宋太宗 C . 元世祖 D . 明太祖 
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查阅“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96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应是(    )

A . 北宋建立 B . 元昊建立西夏 C . 元灭南宋 D . 金灭北宋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宰相是(    )

A . 寇准 B . 文天祥 C . 苏轼 D . 岳飞
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A . ④③⑤②①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②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③
下列不属于结束分裂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宋朝 D . 元朝
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抗辽英雄 B . 抗金英雄 C . 抗元英雄 D . 抗倭英雄
南宋时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著名将领是(    )
A . 岳飞 B . 秦桧 C . 赵构 D . 阿骨打
比一比,完颜阿骨打与努尔哈赤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

A . B . C . D .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 (2) 图一“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它的作者是谁?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3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 (4) 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郭靖和杨康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想一想,他们的名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联系(    )
A . 西夏建立 B . 澶渊之盟 C . 金灭北宋 D . 元朝建立
“还我河山”,下图历史人物率部抗击(    )

A . 辽军 B . 金军 C . 西夏军 D . 元军
中国文人山水画强调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作者的主观意识 B . 宋代重文轻武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南宋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