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对绿色植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绿色植物能将太阳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B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C . 动物和其他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对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不如其他生物的作用大
七年级探究性学习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 (2) 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

  3. (3) 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步骤⑥中,A

    叶片的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4. (4) 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淸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5. (5) 天竺葵叶片受到阳光照射而生长,一昼夜后测定A装置中天竺葵体内有机物积累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6. (6) 实验小组继续对A装置中的这株天竺葵进行探究,选取该株天竺葵上甲乙丙丁大小重量相同的叶片,作如下处理(凡士林有透光不透气的作用),将其置于光下,几小时后,叶片内有机物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不涂

  7. (7) 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请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请答出两条).

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可以说明: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

如图是小梅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操作过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②用铝箔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

③4小时后,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

④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当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片;

⑤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⑥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将叶片中原有的运走耗尽.

  2. (2) 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3. (3) 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气体),这是植物进行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请分析原因

  4. (4) 步骤④将叶片脱色,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

  5. (5) 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摘自瓶中的叶片,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下面是几个实验操作有关的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水;而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时候,要滴加水.

  2. (2)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时,要在装有草履虫的培养液的试管的层吸取液体;制作装片时要用到棉花纤维,其目的是;如果向培养液中滴加红墨水,发现草履虫的也会变红.

  3. (3) 请你从图中找出四个以上“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能要用到的器材,只写序号.(至少写四个)

  4. (4) 用一次性塑料管,伸入A试管澄清石灰水中部,开始吹气,一定时间后与另没有吹气的B澄清石灰水试管对比,现象是A试管.该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当桑树等植物的茎被折断时,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流出该汁液的结构是(   )
A . 筛管 B . 导管 C . D . 形成层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维持大气中氮含量的稳定 B . 可降低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含量 C . 可降低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D .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第一步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 . 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 消耗、运走叶片内储存的淀粉 C .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 . 消耗叶内的叶绿素
下图表示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 二氧化碳 B . 叶绿体 C . D .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A . 降低温度 B . 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    C . 增加叶片温度 D . 减弱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小麦是人类的主粮之一,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

  1. (1) 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
  2. (2) 图l为小麦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小麦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运输到种子内储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3. (3) 某科研团队测量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密闭容器内小麦叶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结果如图2所示(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分析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点是点;当光照强度为lx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
  4. (4) 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长的常见病害。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株抗锈病小麦,经自花传粉后收获种子,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抗锈病的,也有易感染锈病的。据此判断为显性性状,亲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观察花粉粒临时装片时,可通过转换器调换物镜 B . 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时,对照组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C . 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时,实验组、对照组试管需放在室温下静置 D . 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时,先挑取少量果肉,再往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    )
A . 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 B . 遮盖叶片的上表面 C . 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 D . 遮盖叶片的下表面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00005

  1. (1) 观察左图,该实验可形成组对照实验。
  2. (2) 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3. (3) 如右图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点)。
某同学在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向脱色至黄白色的叶片上,分别滴加几种不同浓度的碘液,叶片均未变蓝,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前期的淀粉没有完全运走耗尽 B . 光照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足够的淀粉 C . 碘液有问题,浓度达不到要求 D . 酒精脱色不彻底,影响观察效果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 . 分解淀粉 B . 溶解淀粉 C . 把叶绿素溶解到水中 D . 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下列有关被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B . 叶片的保卫细胞、叶肉细胞、表皮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C . 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它是幼小的生命体 D . 茎内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
稻飞虱是水稻田里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作物。稻飞虱在春季由南向北远距离迁飞,秋季反方向迁飞,在北回归线以南越冬。

  1. (1) 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者。
  2. (2) 流经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水稻固定的能。稻飞虱将口器刺入水稻茎叶的(导管/筛管)获取有机物,获得能量。
  3. (3) 稻飞虱的成虫有两型(如图),其中具有迁飞行为的是型稻飞虱。影响稻飞虱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4. (4) 农民常利用鸭与稻飞虱之间的关系防治稻飞虱,但放养鸭的数量需要依据稻飞虱为害的程度而定,目的是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