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知识点题库

关于植树造林,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吸附尘埃,减少雾霾 B . 增大空气的湿度 C . 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稳定 D . 引起温室效应

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 . 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少 C . 当太阳升起时,叶片的气孔慢慢张开,空气就进入气孔 D . 图①表示叶片的气孔是关闭的,图②表示气孔是张开的
下列关于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提供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     B . 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C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b是

  2. (2) A、B表示两种物质:A是,B是

  3. (3) 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平衡.

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 . 表皮细胞 B . 叶肉细胞 C . 叶脉 D . 导管
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

A . 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 . 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 . 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 . 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如图所示装置用来研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

  1. (1) 这种原料是

  2. (2) 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 (3) 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实验.

  5. (5) 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为了保护环境,生活中你不会采取下列哪种方式(  )

A . 使用节能灯 B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步行 C . 使用一次性筷子更卫生 D . 到超市购买商品自行携带购物袋
下列关于绿叶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栅栏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B . 只有海绵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C . 表皮层细胞都不进行光合作用 D . 含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 (1)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 (2) 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 (3) 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甲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 (1) 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

  2. (2) 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对维持生物圈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3. (3) 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生理活动.(填字母)

  4. (4)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

  5. (5)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方法(答一种即可).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利用盆栽植物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对实验中的黑纸片进行了创意处理,即将黑纸片中间镂空形成各种图案(如图一为五角星图案),用这种镂空的黑纸片对植物叶片上下两面进行遮光处理(如图二所示),经过系列实验过程,结果如图三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前必须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整夜 B . 图二中叶片上五角星图案部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 . 图二中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图三中五角星图案越明显

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 B点植物处于(填“有光”或“无光”)环境中,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 (2) 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填“增加”或“减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细胞的内,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

  3. (3)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平衡,BC段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绿色植物不仅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而且对于维持大气中的平衡,促进生物圈中的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自然界与植物体之间循环途径的是(    )
A . 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B . 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C . 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 . 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人类往大气中排放了过多的(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氟利昂 D . 二氧化硫
资料分析

资料一:1787年,菲利浦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它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资料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钢筋水泥的“丛林”使得城市绿化用地的急缺显得尤为突出城市屋顶占约城市面积的1/5,相当于一个人工沙漠,因此,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立体绿化中的主体,缓解城市绿化用地不足、“热岛效应”、雨水径流和建筑节能等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如把屋顶建成人工湿地,其耗水量可达到同等面积的水面的2倍,森林的4倍,草地的8倍。耗水量越大,其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越大,降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能力也越大。屋顶绿化在各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益和优势,屋顶绿化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健康危机和经济危机。

  1. (1) 资料一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因素。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
  2. (2) 资料一中,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 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关系。
  3. (3) 资料二中如果昆明市区屋顶植物多了,可以增加空气 ,从而降低空气干燥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空气中的,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使生活更加惬意。
  4. (4) 湿地被称为“ ”,采用“人工湿地”对屋顶进行绿化,相当于将沙漠直接变成湿地,其生态贡献将是巨大的。
  5. (5) 做好屋顶绿化,能很好的弥补城市化进程所破坏的绿色植被,缓解 效应,更好地维持大自然中的平衡。
  6. (6) 如果有条件做“屋顶绿化”,你认为应该种植耐 的植物。
澳大利亚山火从2019年9月烧到2020年,有关数据统计,澳洲野火不仅烧掉2800万英亩丛林,还导致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还有很多动物被列入濒危动物行列。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 B .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 . 袋鼠是澳洲特有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之一,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D . 山火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
资料分析

资料一:乳源瑶族自治县乌石岭新村、曲江区下邓村、仁化县瑶山村、新丰县高桥村等大力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已在 村落河道岸边新移植了许多植物,如柳树、桂花树、山茶花、香樟、三角梅等 , 移植时有 的根部带着一个土坨,移植后有的还打着“点滴”。

资料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东南部,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华南虎、黄腹角雉、穿山甲等脊椎动物与昆虫纲动物共有1552种,野生植物1928种,由于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宝库,南岭明珠”之称,每年有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车八岭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森林在固碳方面发挥了巨大潜力,同时森林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请分析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 (1) 资料一中下划线部分指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多样性还包括
  2. (2) 资料一中为了提高植物移植的成活率,进行带土移植是防止根尖的受损,进而影响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给植物打“点滴”时,针头应插入茎内的组织中。
  3. (3) 资料二中森林在固碳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平衡。
  4. (4) 资料二中车八岭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车八岭中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大山雀与蝗虫是关系,蛇和苍鹰是关系。
  5. (5) 依据上述资料,作为中学生请提出一项保护植物的可行性方法
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能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 燃煤取暖 B . 秸秆焚烧 C . 过度放牧 D . 退耕还林